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不知道大伙有没有关注春节档电影的习惯。

我仔细看了一下,从21年开始,每年我都会走进电影院里看一到两部春节档电影。

也不是因为我特别关注国产电影发展——在小城市里,过年期间和朋友为数不多的消遣就是一起坐在电影院里吐槽这些挣贺岁钱的春节档电影。


今年也不例外,早有听闻今年的春节档“神仙打架”,那可不嘛,又有哪吒闹海又有封神,本来演的不就是“神仙打架”吗?不过哪年的噱头不是神仙打架啊。


这场“封神大战”从春节档第一天就开始线上线下全面打响。

既然是神仙斗法,祭出一点玄学要素来搞商战,不过分吧?




谐音梗是我国吉祥话文化瑰宝之一不得不品

原本以为春节档票房在复工后就差不多尘埃落定了,没想到哪吒还在发力,不仅拿下了春节档第一,还直接冲上了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的第一位。


那么春节档其他电影表现如何呢?


信息源自灯塔专业版APP,数据不代表最终结果

爆了吧,现在网友们关注的已经不是哪吒2的位置了,而是它到底能冲得多高。

不过嘛,光看流水其实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个中好坏只有观众们真的品过了咱才知道是什么味。


今年春节档基本都是早有基础打底的国产IP,涵盖了武侠、神话、军事、悬疑、喜剧、动画等方面,不同喜好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想看的电影。

话是这么说,好像对观众们都很友好的样子,但实际情况值不值得票价就难说了。

总之咱先叠个甲,咱确实是想蹭一下哪吒2的热度,但春节档大部分电影我确实是跟家人跟朋友跟相亲对象品鉴过了,甚至有的还得反复品味……

然后捏,以下评价是我个人的主观评价,我的立场始终如一:别tm再让我花钱赤石了。


《蛟龙行动》和《熊出没》咱就先不唠了,一个实在糊穿地心,一个稳扎稳打无功无过。

每年春节档最稳妥的选项非《熊出没》莫属,谁同意谁反对。


那么,咱就首先来说说超级大IP,超级大导演,和超级大顶流合理打造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射雕这个经典IP落到徐克的手里,我本以为会像《狄仁杰》系列那样,用声光电的特效大制作来搞武侠,有金庸老爷子托底,再怎么说也不至于坏到哪里去。

结果呢,徐克整了个短剧合集上来。

射雕原作一百万字的内容,徐克决定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把它讲完。

在大量画外音的填充和对剧情的删减后,最终观众们可以坐在电影院里,享受这部《射雕英雄传》2025精编版


你看人家做的一口气看完射雕也是两个半小时

当然咱也没法直接骂他偷工减料,因为人家的简介里的确说了只改编了其中一部分内容,这些旁白删减其实都是前情提要,有介绍就不错了。


标题所说的“侠之大者”,在电影里更多展现的还是儿女情长。

在相识五分钟后,观众们需要用剩下两个小时的时间去相信郭靖和黄蓉是真心相爱的。

那么“侠”在哪?

我不知道。

暂且不讨论观众们到底是不是要看精彩的武打、华丽的特效、像样的文戏输出……当和角色成长最有关联的剧情都被拆分成碎片来塑造,观众们该如何从故事中感受到主创想要传达的信息?

不过也说不定,徐克可能真的做过市场调研,知道现在大家爱看短剧,所以在迎合大众喜好呢。


然后就是试图贩卖爱国情怀的《唐探1900》。

结果呢,它卖的也还算成功。


可以感受得到,陈思诚想表达的东西有很多。

不仅要传承“唐探”系列一如既往的悬疑+喜剧元素,还要把现实社会问题、家国情怀也融入其中。

这盘大杂烩出现在桌上确实能让人吃饱,但饭后的时候不免还是会想,我到底是冲着哪个菜来的?

在被“救中国”的振聋发聩感动到热泪盈眶之余,我也在想,只要能让观众看电影时笑出声、哭出泪、起一点鸡皮疙瘩,是不是就算成功?


我个人觉得很中肯的评价

毕竟感官体验是很重要的,至于体验的占比是10%还是90%,不同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满汉全席之于佛跳墙,佛跳墙之于大乱炖,主旋律的加入究竟是按着观众脑袋去夸好,还是真的和其他元素结合得相得益彰——

自由心证。


别再嬷王宝强了,求你

和《唐探1900》一起在豆瓣6.0分段做兄弟的《封神2:战火西岐》,似乎没有延续前一部的好口碑。

先不说别的,最致命的当然是和第一部相去甚远的特效大场面制作。

……大伙看没看过电影也应该都品鉴过了,殷郊的三头六臂法相蓝精灵版。



支持原画师申请劳动仲裁

原本《封神演义》的故事就已经很家喻户晓了,想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一部分魔改以达到惊喜的效果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观众们想看的应该不是这种表现力的惊喜吧……


还有一块被议论很多的魔改是邓婵玉的形象。

其实我是很喜欢邓婵玉这个角色的,在以男性英烈为主的封神故事里,原著《封神演义》,童年回忆里的《哪吒传奇》,邓婵玉的形象一直是独一无二的能与男性直接抗衡的女性将领,既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又有独到的忠贞武勇。

在《封神2》的改编中,邓婵玉的确是一个英姿飒爽性情刚烈的女将军,但她并没有按照原著和土行孙结为夫妻,而是被安排给了男主姬发。


当然没有反对你们谈恋爱,你们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觉得土行孙形象不好踢掉我也没意见。

但真的有必要让这样英姿飒爽的女将军最后是死在男人的怀里而不是战场上,死前还要听首小曲?

就好像,这里有个女主角,这里有个男主角,如果不发展点什么,就有悖于亚当夏娃的遗志。我拜托了,你们又不是被关在不XX就出不去的房间里。


《封神2》还有什么可看的吗?可能还是有的,和第一部一样,看看荧幕上美好的肉体吧。


我看费翔老师也是风韵犹存

最后就是重头戏了,哪吒2。

不是这玩意哈。


是这个。


说实话,时隔六年直接开始看哪吒2,前情提要也没有,之前发生了什么我都快忘干净了。

不过影响不算太大,哪吒2全方位的好,是显而易见的。

从第一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人命运探索,第二部上升到了整个族群的高度,不再是哪吒一个人对抗命运,而是浩浩荡荡的龙族和截教众。

要简单概括这一部的剧情,那就是《黑神话:哪吒》。


我说真的,和《黑神话:悟空》相似的具有反叛精神的主角,将传统的正邪势力倒置,走上属于自己的路。

尽管听起来落于俗套,但这样“叛逆”的故事大家是真的爱看。

哪吒肩负的不再是自己作为“魔丸”的命运,而是整个陈塘关,他的父母,甚至是挚友敖丙代表的龙族。

在亲情和责任的双重灌溉下,少年英雄真的在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之后得到了重生。


但我个人也觉得,哪吒2还是有值得优化的部分。

作为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多少可以感受到导演为了合家欢做出了一点小牺牲,在不太必要的地方插入了大段的子供向情感输出。虽合理,但稍显冗长。

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在大场面中很多“少儿不宜”的细节:焚城大火后残酷的焦尸,正邪对抗时碰撞出的血花,角色痛彻心扉的死亡。

不过,我如此顾虑好像也没什么用,子供向与否,并不能改变哪吒2的精良制作和要传递的反叛精神。


一部动画电影能到达如今这个水平实属不易,跟风的浪潮也真的和《黑神话:悟空》当初的爆火一样重蹈覆辙。

因为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就暂时忽视了其他作品,因为春节档的血拼让大家只关心票房数据而非六年的努力,还有不少因为其动画电影的性质而唱衰的。

谁还会想起当年同样作为动画电影惊艳所有人的《大圣归来》呢?后来我们再也没有等到《大圣归来2》。

但值得庆幸的是,《哪吒3》还是很有可能做出来的,届时我们可能真的可以看到“封神”大战“封神”的影史名场面。


你最好2028真的能做完

好咯,以上就是本人对今年春节档电影的小小总结,再叠一次甲,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果大家有别的看法也欢迎留言讨论。

哪吒2的爆火不是偶然,当然也不代表将来的国产动画电影甚至是国产电影就会越走越好。当年《流浪地球》完了大家也没想到会出《上海堡垒》啊。

不管哪吒的网络评价走向到底是不是《黑神话:哪吒》,就像国产游戏圈需要更多《黑神话:悟空》一样,电影圈也需要更多的《哪吒之魔童闹海》。


将我们设为星标☆,点亮爱心

就可以及时看到文章和资讯啦

感谢大家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