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的朋友们,讨论度最高的就是登上中国电影史第一宝座的《哪吒2》了!

你有没有带孩子一起去看这部电影?



因为《哪吒2》的出圈,也让这部电影的幕后大英雄导演饺子,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在看了他的纪录片和采访后,谁又能想到?这个如今中国电影票房第一的导演,曾是在家啃老3年的“逆子”。

啃老3年,全靠母亲1000元退休金

饺子的父母都在医院工作,他也是考进了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如果按照原先的轨迹,他毕业后会成为一位医生。

在他大三那年,从同学那里学会使用动画软件,便一发不可收拾的钻研起来。

直到饺子工作了一年后,还是想干动画。

没顾上别人的世俗眼光,也没考虑动画能否带来收入,他便转了行。



动画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没有收入的饺子,全靠母亲1000元退休金过活。

妈妈一直陪着饺子,是永远信任和支持他的存在。

有人说,虽然能感受饺子妈妈“无条件的爱”,但也能感受到饺子有点“巨婴”。

我觉得,是不是巨婴,要看心中有没有目标?是不是啃老?要看是好吃懒做还是蓄势待发。

饺子自己也说了,他本身就是个非常自觉,从不要父母逼、父母管的孩子。

当他做出转行的决定,他妈妈想着这么靠谱的孩子,不会那么轻易做出这种冲动的事,肯定有自己的原因,所以选择支持。

所以,父母无条件支持孩子,也是因为他是这样的孩子,而不是每天无所事事、荒唐度日、不学无术的孩子。

饺子在家期间,是在全身心做片子,并不是无所事事,全靠妈妈工资生活。

饺子啃老,但人家知道努力。



有些人啃老是真啃呀!

甚至还啃得理所当然,每天每顿外卖、奶茶点着。如果饺子那三年这样啃老的话,他和他妈妈都得饿死。

饺子是有目标,暂时无收入。而很多人无目标、无收入,享受着父母的退休金,还理所当然。

他啃了三年,拿出了个惊动行业的作品《打,打个大西瓜》。

所以,你得看是怎么样的啃老,是在努力还是在颓废浪费时间。大部分是后者,能有几个饺子?

学习蓄力的啃老和躺平不想付出,只想伸手的啃老是两码事。

啃老也要看怎么个啃法,为了梦想在默默的努力 ,那就能有看到希望的一天。

如果是好吃懒做的啃老,那就得被家人所不能接受了。

饺子哪里是啃老?人家连网都不联,尽量学习专业知识,游戏都不打。

以为睡大觉、吃现成饭、玩游戏,还想着父母态度好?



饺子是在为以后准备,不是漫无目的消耗时间。

饺子在家蛰伏多年,而且在《哪吒》之前,饺子的作品《打,打个大西瓜》就已经获奖无数啦。

想想也知道啊,他不可能光在家混吃等死的啃老啊。不然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作品,肯定在不停进修啊!

饺子可是华西毕业生,华西的本科可比它的研究生难考得多!饺子确实从小一直优秀,所以父母才会相信他!

啃老又不是在家好吃懒做,是有梦想,追梦的人!

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在大多啃老的年轻人,不是在追逐梦想,而是不思进取,成天手机不离手,打游戏追剧,父母为什么要支持?



有人说:再一次证明了,弃医从啥都能成功。

毕竟学医能学好的人,那脑瓜子是杠杠的。

人家啃老,是因为要厚积薄发;有的人啃老是啥事不想做,完全不一样。

一种“新型啃老”出现了

我发现了一种“新型啃老”,很多家长浑然不知,反而认为孩子很优秀。

我有个姐姐,她儿子今年28岁了,她单身把孩子带大。

她儿子刚好也是一直想学动画,但是选择了航空专业的大学,毕业后一直号称要考研。

我这个姐姐就一直养着他,她儿子考了3年,没考上。又突然说,要去日本学动画。

姐姐觉得很无奈,但是又觉得应该再托举孩子一次。

考研期间,这孩子除了看书,就是打游戏、出去打球,并没有任何想工作的心思。



说自己喜欢动画,从大学到考研期间,从来没主动学习过软件,练习过绘画,这才是真的啃老。

这根本就是逃避,不想工作,找个理由罢了。

有时候,有些人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想着逃避另一件事。

我表妹当年毕业考公考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把所有娱乐的都卸载了。每天下班就是埋头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

真用功还是逃避现实,是很明显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的孩子父母给予支持,因为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骨子里优秀。

有些孩子被惯坏了,啃老不知感恩,没啥本事,老人为什么要惯着?

人和人不一样,在于自己的自强自立,不在于父母能不能养你一辈子。



啃老可以是暂时的无奈,但不该是长久之计,能让孩子长久应对生活的,只能是孩子自己。

子女长大了,无论想做什么,都要自己去努力,而不是一味的让父母挣钱,那是啃老懒惰的表现。

作为父母,对孩子要有分寸、有底线、有原则,而不是一味地付出,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可能害了孩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