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外孙对我们说:“姥姥、姥爷,快开学了,我的寒假作业写完了,我们终于战胜了甲流,真是太好了!”
只见外孙站在书桌旁,手握铅笔,像是一个刚刚赢得一场大战的将军,豪气万丈。
再看看他姥姥,坐在沙发上,虽然也打了一场胜仗,但是仍然一脸疲惫。我也感到浑身乏力,想想刚过去的一场甲流,仍然心有余悸。
今年春节,是甲流将外孙和我们裹挟在一起过的年。
腊月二十八日,外孙来看我们,女儿和女婿有事,将外孙撇下走了,说除夕再过来接他。
哪知道当天晚上,外孙子突然发烧,烧到39.5度,吓得我们连夜去医院找大夫,经过抽血、鼻拭子化验,外孙确诊为甲流。
因为高烧不止,半夜两点钟挂了水,折腾到天亮,我们才回家。
女儿女婿知道了,心疼我们,要过来看看,我竭力阻拦,说,甲流传染性很强,好好的春节,为什么要大家都感染上病毒呢,这个春节就让孩子在这里过吧。
我知道,外孙感染后,我和他姥姥都跑不掉了,准备与甲流展开一场搏斗。
果不其然,第二天外孙子的烧刚退一些,他姥姥发烧了。
姥姥发烧却有点吓人,半夜里烧到39度,难受得惊天动地哼哼,吃退烧药没用,只得又上医院,确诊还是甲流,又输上了水。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染上,新冠时,全家都在发烧,我却是一个“天选做饭人”,后来在网上找到了原因,专家说,过敏性鼻炎患者有25%感染不到新冠,过敏性哮踹又是一个25%的免疫力,我既是过敏性鼻炎,又是过敏性哮踹,这类人50%可以躲过新冠,我就是那50%的人。
这次甲流,我还在做这个美梦,认为我是“天选做饭人”,新冠我都不怕,甲流更不在话下。
结果很打脸,外孙高烧2天,他的姥姥开始发烧,姥姥感染2天后,我突然也发烧起来了。
我一般很少感冒,哪知道这一感冒就将我这个“顶梁柱”击倒了。
那天晚上,我也烧到39度多,浑身每个关节都在疼,头好像不是自己的,又木又痛,根本睡不着。吃了退烧药,仍然不退烧。
我躺在床上,两眼对着天花板,哼哼了一夜,天亮时分,一家三口人挣扎着去医院,医生要我化验确诊,我说,不用化验了,赶快给我输上水,难受死了。因为我大概率是感染了甲流。
医生还是给我做了化验,病毒感染阳性,如果不是甲流,那就奇怪了。
这几天,我们三口人先后发烧,外孙子好一点的时候,他的姥姥感染上了,他姥姥好一点时,我又感染上了。
8岁的外孙子很懂事,我们躺在床上,都是他端茶送水,伺候吃药。
以前外孙子来,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写作业都得催。如今一夜之间,他好像长大了,不仅会伺候我们,而且也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了,我们睡觉的时候,他就趴在书桌上写作业,特听话。
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着急得不得了,说不怕传染,一定要过来看望我们。我坚决不让他们来,说大春节里,不能都害病啊,你们知道甲流有多难受吗?那是说不上来的难受。
当我们都好一点的时候,传来大S因甲流去世,还不断听到周围有人发烧后染上了肺炎,还有医院有医生患甲流去世了,这才感到甲流真的很可怕。
我们发烧的时候,女儿曾经问一个学医的博士同学,那个博士说,一旦感染上甲流,吃药没用,必须熬时间,熬过一周就会自动痊愈,最迟10天就好了。
可是当女儿得知大S去世后,慌了,非要我们去三甲医院做CT,看看肺部有没有感染。
我们去医院做了CT,外孙子没事,他姥姥也没事,反而我肺部有感染,就是因甲流引起的肺炎。
好在不太严重,只是有点咳嗽,并不发烧,只得继续吃药消炎。
从年腊月二十八,到今天正月十一,十几天过去了,身上总感觉到无力,有一种大病初愈的疲惫感。
这次甲流,我感到全身每个细胞都经历了一场摧残,能熬过来真的是一个幸运。
经过这一场大病,我有几点感慨。
第一,对疾病应预防为主,不能轻敌。
我就是一个教训。进入腊月,我一位当医生的朋友,就给我发微信说,病毒和细菌一年四季都存在,但是气温降低时,人们更容易被感染。
因为研究证明,冷空气本身会破坏鼻子中的免疫反应。鼻腔温度降低5摄氏度,免疫功能减半。
鼻腔里的温度只要降低5摄氏度,鼻孔中数以亿计的抗病毒和抗细菌的细胞,就会被杀死近一半。
这就是为什么新冠和甲流冬天容易流行的原因。
我的这位同学,提醒我出门一定要戴口罩,我没有听进去,总感觉自己有天生的免疫力,结果是“躲了初一,没有躲过十五”,新冠躲过去了,甲流却几乎将我绊倒。
第二,患上甲流,千万不能大意。
大S就是大意了,她患上甲流后,自己没有当回事,没有及时住院治疗。陪同的家人还在那里唱歌跳舞,都没有把甲流当回事。
我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都认为需要“熬时间”,万一熬不过去了呢?身边有很多人都没有熬过去,倒下后再没有起来,教训太深刻了。
如果患上甲流,必须第一时间到医院,对症用药,我觉得输液还是必要的,有些人不能吃药,吃药太伤胃,只能输液。不能不管,不能用生命去赌博。
第三,整个春节,我们都在与甲流搏斗,不在疾病中受到损伤,就在疾病中得到成长。我的身体受到了损伤,但是也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外孙子在疾病中获得了成长,学的会照顾自己,照顾亲人,也学会了主动写作业。
过去常听人说,小孩子生病是在长见识,生一场病,成长一大截,还真的是这样。
我庆幸自己战胜了甲流,在生病的每一天,我仍然坚持写作更新,这也是一种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