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月华/涵香
本篇编辑 | 靖文
插图来源 | KIM HYE RIM
今日导读
我叫华子,曾被抑郁症拖入深渊,那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
起初,一无所知的我,面对病症的突袭,与家人慌乱寻医,却在无知中错失最佳时机。确诊后的病耻感,又让我活得小心翼翼,艰难伪装。自以为是的停药,换来复发。复发4次,每次都被绝望狠狠击中。
如今,我已基本康复。想把这段从黑暗到光明的历程分享给更多伙伴,希望它能成为你或身边人困境中的力量。
这是《郁金香》的第396个生命故事
初陷泥沼,无知带来的慌乱
刚上大一的时候,我毫无征兆地被抑郁症缠上了。那时的我,对抑郁症一无所知,只觉得自己像是突然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整个人都被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和迷茫笼罩着。每天,我都被各种负面情绪紧紧包围,焦虑、绝望、无助,这些情绪就像恶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啃噬着我的内心。晚上,我常常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就算好不容易眯一会儿,也会被各种噩梦惊醒。白天在课堂上,我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老师讲的内容就像一阵风,从我的耳边吹过,什么也没留下。身体也开始跟我作对,吃什么都没胃口,体重像坐滑梯一样直线下降。原本活力满满的我,变得虚弱不堪,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面对这些症状,我和家人都慌了神。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是抑郁症在作祟,只以为是身体出了什么毛病。于是,我们开始四处寻医问药,跑了一家又一家医院,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可结果都显示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我的痛苦却丝毫没有减轻,我们只能继续盲目地寻找病因。
这个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吃了很多药,甚至还尝试了一些民间偏方,可一切都是徒劳。就这样,宝贵的治疗时间在我们的手忙脚乱中悄然流逝。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们,就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旅人,因为对抑郁症的无知,找不到那盏照亮前路的灯,只能在痛苦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无知者无畏,这是一个中性词,大部分时间还表达着对初出茅庐者的赞美之意,但是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无知肯定是不行的。不必先弄懂再做,至少需要知道、了解,心里先要有个概念。对于抑郁症认知的欠缺,导致我在病发初期,手忙脚乱、找不到病因,有病乱投医,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这个无疑是关键的一步,日常普及心理学知识太少,这方面的认知太少。知难行易,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
病耻之锁,小心翼翼的伪装
在病情逐渐加重后,我终于在一家专科医院确诊了抑郁症。这个消息就像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从那以后,我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药物、针灸、输液、推拿、心理辅导,每一项治疗我都积极配合,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我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那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我至今都还记得。然而,随着病情的好转,另一个问题却像乌云一样,悄悄地笼罩了我,那就是病耻感。我害怕别人知道我得了抑郁症,觉得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我开始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病情,就像在守护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在医院里,我总是尽量避开熟人,就算不小心被别人碰见了,我也会想尽办法伪装。
有一次,在医院取药的时候,正好碰到了一个朋友。他看到我手里拿着的全是疏肝解郁、治疗失眠多梦的药物,一脸疑惑地问我怎么了。我心里一紧,慌乱之中谎称自己最近工作太忙,有点神经衰弱。为了让他相信,我还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他聊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题。回到家后,我还在为刚才的事情提心吊胆,生怕朋友看出了破绽。这种感觉真的很累,就像在自己的身上裹了一层厚厚的壳,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开来。除了在外面要伪装,回到家里,我也不敢放松警惕。每次吃药的时候,我都会偷偷地躲起来,生怕被家人看到。就算家人偶尔问起,我也会含糊其词地敷衍过去。这种病耻感就像一把沉重的锁,锁住了我的心,让我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我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别人进不来,我也出不去。抑郁症不像其它病症,病灶清晰、用药精准、康复可期。它跟幽灵一样,难觅行踪,又无处不在。
从最虚荣、最小肚鸡肠的角度讲,得其他病时,可以讲光荣负伤、可以有亲戚朋友看望,有单位领导同事的关心,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绝望。
而抑郁症患者,总是被外界定义为" 内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心态不好、心眼小、想不通"……
就像战场上临阵退缩的士兵,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那位。别人这么想不怕,关键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而且根深蒂固,所以,治疗的过程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有病看医、病重住院,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到了抑郁症患者面前,却变成了生死抉择一样的难关: 张不开口、迈不开腿、过不了心坎,直到抑郁加重,重到丧失斗志、丧失知觉、丧失理智。
放下心理包袱,尽早接受治疗。这样会避免由于心结、病耻感,导致病情加重、坠落深渊,也会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会越拖越重。
自以为是,反复挣扎
本以为病情好转后,我就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抗抑郁药物起了作用,它更像是吗啡一样刺激着消极的内心,这种感觉很惬意、很舒服、很难得。
好了伤疤忘了疼,一点不假。感觉抑郁一去不返,之前经历的只是一场梦而已。
自以为完全康复了,自以为抑郁症也没什么,自以为可以停药了。把医生的叮嘱早都抛到九霄云外。
其实此时的心理愉悦,是体内药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起了作用。
想立即停药,把成堆的药物倒掉,不想再有迟钝、痴呆、麻木、眼神游离的感觉。哄骗着医生、哄骗着父母,其实是哄骗了自己。
直到复发三四次后,才长了记性,才知道遵医嘱是很有道理的
第一次复发,是在我大二的时候。那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了,就自作主张地停了药。结果没过多久,那些熟悉的症状又卷土重来,焦虑、失眠、绝望,再次把我淹没。这一次,我感觉比第一次发病还要痛苦,因为我曾经看到过希望,却又眼睁睁地看着它破灭。为了补上大一休学欠下的六七门课,我每天都过得很艰难。我一边要和抑郁症作斗争,一边还要努力学习。那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只想着能把落下的课程补上就行,根本没有心思去真正学习专业知识。虽然最后我勉强把课程补上了,但心里却总是空落落的,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第二次复发,是在我失恋之后。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世界都崩塌了,抑郁症也趁机再次发作。这一次,我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慌乱,而是学会了一些应对的方法。我开始给自己心理暗示,每天都在手机锁屏、办公室电脑、笔记本待机屏上写上 “华子加油!”,这些简单的字眼,就像一束束光,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在药物和自我鼓励的双重作用下,我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我的病情都比较稳定,我以为自己终于战胜了抑郁症。可是,好景不长,第三次复发还是来了。这一次,病情比前两次都要严重,我感觉自己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的深渊,怎么也爬不出来。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对外界的绝望,这些症状让我痛苦不堪。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我的病情,我还编瞎话,说自己得了乙肝。但我心里清楚,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抑郁症是很消磨人意志的疾病。不像其他疾病,由身体上的疼痛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它先攻克内心防线,进而引起躯体上的症状。这样康复起来也困难。
因为机体的恢复功能很完善,恢复速度也快,而思想、心理上的疾病更像是膏肓之病,恢复缓慢。
抑郁症患者自杀率高,是因为实在承受不住难以名状的痛苦,自杀只是想解脱,也成了唯一见效最快的方式。
生死一念之间,我们不能放弃治疗、不能放弃希望,最重要的是不能放弃自己。我们需要有自救意识,尤其是复发患者,一旦身体有异常、有前兆,就应该尽早寻求治疗和帮助。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我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回到单位后,我第一次主动找领导敞开心扉地谈了一次。我把自己的病情和内心的痛苦都告诉了他,没想到,领导不仅没有歧视我,还非常理解和支持我。从那以后,我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和浮躁,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慢慢地,我又找回了一些自信,生活似乎也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探寻内心的救赎之路
然而,命运似乎还没有放过我,第四次复发还是毫无征兆地降临了。这一次,我彻底停了下来,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不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药物治疗上,而是开始尝试各种方法让自己静下来。我抄经书、听音乐、看电影、看书、打篮球、打坐、旅行,只要是能让我放松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抑郁症其实是在提醒我,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出了问题。我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 “乖孩子”,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总是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就像小时候,我为了让父母和老师开心,拼命学习,考出好成绩。就算自己不喜欢某些科目,也会强迫自己去学。长大后,在工作中,我也总是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不断地委屈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因为在乎别人眼里的自己的形象,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忘了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忘了自己也是很需要去细心呵护的……
其实听话是最违背内心的表现,内心总是在克制真实的感受,活成了别人希望的那个样子,无法真正让自己活得轻松。所以,找回自己吧,做回自己内心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是厨子就把菜炒好,是画家就把画画好,是野马那就奔驰在广阔的草原吧!
回想起种种,才明白这个过程也是认知系统、价值观、人生观重建的过程。那为什么会持续这么久,一次次复发,才会有长进?
因为得过且过,没有去认真对自己的发病过程、治疗过程和康复过程进行总结,没有认真思考根源在哪里,没有去参悟。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经历,向内心深处寻找根源。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忠实的伙伴,它不会撒谎,任何身体的不健康,其实都是情绪长期积累的结果。而抑郁症,就是我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的一次大爆发。早成功不如晚成功,晚失败不如早失败。抑郁症患者很多人存在完美主义缺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抗挫折能力差,而一马平川的人生几乎不存在,
所以,当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内心的防线就会瞬间倒塌崩溃。于是,开始抱怨。
抱怨是最大的毒瘤,是没有担当没有能力不负责任的表现。"我"是一切的根源,我是因,世界是果。
抱怨,不懂得感恩,实质上就是把责任推给了别人,不决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总是外求,忘记了不抱怨,练好内功才是康复的必经之路
谨记: 做事好,做人不好,成功只是暂时的; 做人好,做事不好,不成功也是暂时的。
抑郁症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它是来告诉我们,我们的活法有问题,甚至是错误的,而康复的过程就是一个重生的过程,一个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所以,要感恩抑郁症,它是老天赐给我们的礼物。
现在,我已经基本康复了。回顾这些年与抑郁症的缠斗,我感慨万千。
人活一辈子也就两个需求。一个生存的需求,另一个就是让心灵有个安放的地方。抑郁症患者则更偏向于后者。
如教授陈果所言:所谓的成功,就是要练好内功和外功。外功是丰富而自由的物质基础,内功就是高尚的精神追求。
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人人都可能会得,不要因为人人都会得的感冒而觉得羞耻。
患病的原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一般是综合性的。通常恢复受损功能需要半年到一年半左右。
服用药物只能缓解症状,而不可能药到病除。必须要切断压力源,调节好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自我攻击,自我否定的循环
抑郁症首先是一种病,它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我们都要正确认识、正确对待。
很重要的一点,它是可以治疗可以康复的,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和信心,只要找到自己错误的心态,找到那些未曾被疗愈的创伤,坚持好的思维习惯和兴趣爱好,不放弃,不抱怨,康复只是早晚的问题。
抑郁症不是让我们去无限制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放弃自己的追求。它只是在帮我们矫正评判标准,以便能够更多、更好的感受外界的美好。
康复后,依然会表现优异、回归正常生活,甚至会比病前更加优秀,很多人的康复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尼采说过: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
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 “我是”的 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去经历每一种境界,去回归到婴儿本自俱足的状态,只要努力,我们都可以做到。我坚信!
备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文章中的分享,仅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