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一直自我标榜为“第四权”,尤其热衷鼓吹所谓的“自律独立”、“新闻自由”和“社会良心”等。

可实际上,这些自诩“独立自由”的美西方媒体,不过是收钱办事的美国政府喉舌罢了,随着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对美国国际开发署展开审查、特朗普冻结美国对外援助项目,这帮被断“狗粮”的伪君子立刻就急了。


这下大家都知道《纽约时报》收多少钱了


这几天,国外社交媒体上陆续披露了收钱办事的美西方媒体名单,拿钱比较多的有《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政客”网站和路透社,其中英国广播公司的第二大捐助者就是美国国际开发署。

此外,在过去5年内,美国政府向《纽约时报》提供了数千万美元拨款,仅去年8月《纽约时报》获得的拨款金额就高达410万美元,用于支持该报发表符合美国政府立场的新闻,比如亲乌克兰和以色列、抨击特朗普和马斯克的报道。

又比如说,在接受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期间,路透社曾发表过一系列批评马斯克名下企业的新闻报道,并因此获得了2024年的普利策新闻奖。




虽然从表面上看,路透社在报道中提到的马斯克企业的负面消息,诸如科学实验涉及的人类伦理道德、消费者隐私保护等问题确实存在,但在路透社被曝出是收钱办事后,其报道的客观中立性不免要打一个问号了。

除了花钱扶植西方媒体当喉舌外,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培养亲西方代理人这方面也不遗余力,仅该机构就向6200名“独立”记者、707家非国家新闻机构,以及279个致力于“新闻自由”的民间组织提供过“援助”,乌克兰10家媒体中有9家都收过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钱。




因此,在特朗普冻结美国对外援助拨款后,多家乌克兰“独立”媒体对失去“狗粮”表达了担忧,声称这将导致乌克兰失去在国际社会上发声的机会。

而在美国国际开发署被曝出广撒“狗粮”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立刻回过味来了,他在社交媒体上抨击美媒“政客”网站欧洲版收钱抹黑匈牙利政府。

随后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也间接承认,多年来白宫确实一直通过订阅的方式支持“政客”网站业务,但在丑闻被曝光后,白宫已决定取消高达800万美元的“订阅费用”。

既然有担心“狗粮”断供的,自然也有着急跳脚的。

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了一份声明,把在“在线乞讨”说得相当清新脱俗,大概意思是:如果特朗普不恢复“狗粮”供应,英国广播公司将无法向世界传递“可靠的信息”和“新闻自由”——属实能把人逗笑了。


美国国际开发署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的“颜革”工具


从社交媒体上的爆料来看,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业务”不止有扶植媒体当喉舌,这家美国政府机构还干涉过他国选举、夸大性别多元化、性少数群体等典型民主党风格的宣传、在其他国家扶植所谓的“民主项目”等等。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际开发署就被曝出与中情局存在合作关系,中情局特工经常以美国国际开发署雇员的名义在海外活动。

但非常戏剧性的是,别看美国国际开发署每年拿到的拨款以数千万美元计算,这些资金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用于美国政府的“颜革”项目,而是用来支付国际开发署雇员的房租、娱乐花费和工资等费用——之前马斯克就吐槽说过国际开发署乱花钱不干活。

也难怪,如今西方的媒体舆论,处处弥漫着一股灰暗的情绪,因为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用来自欺欺人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被美国新总统亲手揭穿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