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张培培 孔新花

纵览新闻记者 宋瑶 宋梦华 孔新花

骑手地图、骑手驿站、小哥码、诚信互诺机制……如何畅通配送之路,打造骑手友好环境?河北多地联合街道社区、物业公司、配送企业、骑手等,积极探索兼顾社区秩序、居民体验、骑手便利的综合治理方案,解决骑手配送、休息等难题的同时,鼓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共建共治,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力量”。近期,纵览新闻记者对河北多地“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情况进行探访。

门好进了楼好找了多地花式解锁配送难题

“对骑手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沧州美团骑手王朋说,之前送外卖时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一些小区不允许外卖员骑车进入,他说:“有的小区很大,走进去要十多分钟。有一次,我送一份20多斤的订单,保安以物业通知不允许骑手骑车进小区为由拒绝。担心超时,我只能拎着包裹一路小跑到楼下,接着又爬上七楼,大冬天出了一身汗。”

“现在好了,进门难的问题解决了。”王朋介绍,他与沧州市一些小区签订了互信承诺,可以自由骑车进小区配送。“不仅能骑车进入,一些小区还专门为我们提供了固定停车位、转运车、通用电梯卡等,现在配送方便多了。有的小区门岗还有网约配送骑手驿站,可以喝水、休息、充电,不接单的时候我们有个地方歇歇脚,挺暖心的。”王朋说。

“我们经常会遇到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的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很多老旧小区楼号标识不明显,我们接到这样的单都挺头疼,一不小心就会超时。”石家庄美团骑手王田伦坦言,自己当骑手刚两个月,之前对一些小区的路线还不熟悉,找楼就耗费他不少工夫,不能按时送达,客户会投诉或申请退款,骑手就会被扣钱。

为此,他向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街道南小街社区反映了自己遇到的困难,南小街社区联合物业部门进行实地考察,经过沟通协商,南小街社区和物业决定联合打造“骑手友好社区”,在小区门口张贴“骑手地图”,让外卖小哥在配送过程中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目的地,避免因找路、进门等问题而耽误配送时间。

记者跟随王田伦采访时临近中午,石家庄市桥西区南小街上穿梭着外卖骑手忙碌的身影。王田伦从南小街一家饭店取餐后,骑车前往花园东街58号交通银行宿舍送餐。到小区门口后,他停车仔细查看小区门口张贴的“骑手地图”,确定好要前往楼栋的具体位置。这时门口的李大爷提前打开小区大门,并说道:“快进快进,别耽误了送餐。”王田伦向李大爷点头微笑后小步跑向居民楼,现在他对小区里的楼栋已经熟悉多了。


图为石家庄市交通银行宿舍门卫李大爷主动给王田伦开门,提供便利服务。张培培摄

“现在门好进了,门卫对我们很友善,看到的笑容也更多了,地图上清晰直观地标注着各个楼栋、小区的出入口位置,楼也好找了!”王田伦告诉记者,“骑手友好社区”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也更加坚定他留下来的决心。

码上认证、诚信互诺小区安全与送餐便捷实现平衡

2024年以来,河北多地陆续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通过张贴骑手地图、打造“骑手驿站”、推行“小哥码”、设立专享服务热线、建立沟通交流群等一系列举措,逐步化解骑手面临的“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休息难”等问题。

“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要想真正落地需要解决不少困难。石家庄桥西区中山街道办事处主任田璞坦言:“社区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很多问题需要逐一探索解决,难以用标准化的方案‘一刀切’。就拿骑手进门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来说,骑手能不能进小区、怎么进小区,涉及物业、居民、保安、骑手等多方的诉求,需要统筹考虑。”

邯郸市委社会工作部三科科长秦焕平说:“由于小区规模、区位环境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影响骑手入户配送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常常需要‘对症下药’,实行‘一区一策’。”秦焕平介绍,目前邯郸全市已建成498个“骑手友好型社区”。“有的小区人车分流,骑手无法骑车进入,便在小区内添置内部转运自行车,在保证配送速度的同时确保安全;有的小区楼幢标识不清甚至错乱,社区通过设置楼栋颜色地贴,让骑手能够按图索骥,快速找到目标楼栋;针对不少地方因电动车禁停导致骑手上楼送餐回来车辆可能被挪走的问题,社区专门为骑手划定了专属停车区。这些做法是社工部、社区、骑手、物业、居民等多方努力的结果。”秦焕平说。


邯郸市复兴区骑手使用小区物业提供的内部转运平板车。邯郸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为平衡城市小区安全与外卖送餐便捷,邯郸市即将在全市启用 “小哥码”,外卖骑手进入小区前,通过“小哥码”进行身份核验,既能确保其进出信息有据可查,便于小区监管,又兼顾外卖送餐的便利性。“将来外卖小哥只需通过实名认证,扫描小区门口的二维码完成身份验证,便可实现‘一码畅行’。”秦焕平称,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配送效率,满足社区管理需求,还便于通过后台数据对行业进行深度监管,进一步推动城市服务与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

沧州市从2024年12月开始探索建设“互动友好”型小区,陆续在中心城区选取70余个小区打造“互动友好”型场景。“物业在完善小区服务设施、为骑手群体提供便利的同时,双方签署诚信互诺协议,网约配送骑手书面承诺文明配送,物业安保人员书面承诺规范管理。双方互信承诺,彼此间信任与了解不断增加,最终实现共享共治。”沧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三科科长张占勇对“互动友好”型小区的建设充满信心,表示今年将加大推广进度,争取让更多骑手和社区加入进来。

双向奔赴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治理“新力量”

无论是“骑手友好”还是“互动友好”,重点在内容丰富的“友好场景”,为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帮助。邯郸借助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场地,招募志愿者组建服务团队,开设暑寒假免费幼儿托管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质量有保障、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为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题,从1月16日开始,共青团定州市委联合定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在中山绿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寒假公益托管班,20余名返家乡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

这些暖心关爱举措也收获了骑手们积极的回应,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治理中,形成双向奔赴的美好局面。骑手们每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对城市环境与居民需求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在河北部分地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再是城市治理的 “局外人”,他们正逐步成为参与城市治理的 “新力量”。

2024年12月3日,沧州市成立“红领骑手”志愿服务队,首批200名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加入,他们利用工作间隙,协助社区基层开展环境保护、消除安全隐患、政策宣讲等活动。计春富是首批加入志愿服务队的骑手之一,他告诉记者:“在小区配送时,看到飞线充电、遛狗不拴绳等安全隐患或不文明行为,我会跟物业保安提醒一声,看到老人搬重物也会顺便搭把手。现在成为志愿者后,希望能为社区贡献更多的力量。”


沧州市组建“红领骑手”志愿服务队。沧州市社会工作部供图

张占勇介绍,沧州市有6000多名快递外卖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为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发挥他们走街串巷的优势,沧州市组织“小哥们”发挥“兼职网格员”“城市生活摆渡人”“移动社情探头”的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沧州市已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7个,吸纳新就业群体志愿者2000余人。”张占勇说。

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石家庄市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出“新就业群体+积分制”的全新治理模式。依托“石志兴石”志愿服务平台,鼓励新就业群体根据活动半径注册成为志愿者,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有1337名新就业群体到城乡社区报到,356人担任社区网格长,3313名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平安创建、文明宣传、社区服务等活动。”石家庄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2024年12月17日,河北省委社会工作部发布《关于加强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的通知》,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的核心关切。《通知》明确指出,将加强新就业群体友好开发区、楼宇、商圈、市场、校园、社区等六大友好场景建设。聚焦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便利、权益维护、职业保障、城市融入、作用发挥等方面的需求,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标准、延伸服务触角,力求构建配套设施友好、服务保障友好、职业发展友好、基层治理友好、环境氛围友好的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

记者从河北省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河北已新建司机之家、暖心驿站、平安驿站等服务站点6773个,打造开发区、楼宇、商圈、市场、校园、社区等6大友好场景3091个。多方共商共建的努力,大家齐心协力,合力寻找社区良治、配送畅通、业主满意的“最大公约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