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我国各个省份当中位置最尴尬的一个省份,也是高等教育资源存在感比较低的省份之一。
截止目前,河北没有一所985大学,仅有1所211大学为河北工业大学。不过,河北工业大学并不在河北,而是在天津,所以河北也经常被误认为没有211大学。
事实上,全国这样的跨省份高校还有很多,例如西藏民族大学并不在西藏拉萨,而是在陕西咸阳,四川外国语大学并不在四川成都,而是在重庆,等等。
之所以出现跨区域或者跨省份办学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历史因素所造成,当年河北工业大学办学之时,天津还属于河北省域范围之内,重庆也只是四川的一个城市。
因此,正是由于历史上地域分布的因素,才会造成当今这种现状。
不过,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由于河北身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所处区域,本身高等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但是却能够得到北京、天津的强有力高等教育资源辐射。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虽然河北高考生源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但是河北高考考生每年的985、211录取率要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北京、天津的高水平大学在投放招生计划时,往往会对河北地区的考生进行倾斜。
这也是为什么河北能够产生诸如衡水中学等高考顶尖中学的主要原因所在。据数据统计显示,衡水中学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约占河北全省的90%以上,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优质生源都集中在衡水中学。
此外,由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得益于地域相近的天然优势,北京地区的众多高水平大学纷纷在河北地区建设分校区,有的甚至直接搬迁到河北办学,这给河北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十足活力。
例如,正在筹建并即将更名揭牌的应急管理大学,就位于河北省廊坊市,该校由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组建合并而成,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第一所应急管理大学,直接为河北创造一所高水平部属高校。
如此大规模且新建的部属高校,实际上不亚于一般的985和211大学,对河北高等教育发展支撑力将指日可待。
除了应急管理大学之外,位于河北的雄安新区,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强有力的高校纷至沓来,这种局面就像广州的高校纷纷在珠海、深圳建设校区一样。
现如今,深圳、珠海早已经从最初的“文化荒漠”演变为“人才高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集聚区,诞生了一大批高水平大学。
假以时日,河北得益于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也定会形成更大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地。
由此可见,虽然河北没有强有力且数量较多的高水平大学作为支撑,但仍然能够凭借地处京津腹地的地域优势,在高等教育领域崭露头角。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机遇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