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透过“新春第一会”看发展新动能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新春第一会”是观察各地政策走向的窗口,具有“风向标”意义。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上海、山东、湖北、安徽、浙江、辽宁等地召开会议,擘画了新一年的“路线图”和“任务单”。
这份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源自一个共同的目标——拼经济,抢开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难发现,虽然各省市的发力方向各有侧重,但“创新”“产业”“营商环境”等关键词高频出现,它们之间又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
先说创新,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各地的“新春第一会”中,这得到了直观反映。比如,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所聚焦的主题,正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值得留意的是,广东还提出在产业体系建设上加足马力,包括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集中发力,并且“点名”了华为、DeepSeek和宇树科技三家明星企业。而作为中西部工业第一大省的安徽,则把“新春第一会”命名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不约而同的默契,源于一个广泛的共识:科技创新,不进则退;产业升级,慢了也不行。
激发创新活力,也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综观今年各地的“新春第一会”,营商环境的分量依然很重。从中可以印证两点认识:其一,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企业特别是一些科创企业也在做长线投资,企业自身追求与区域长期发展目标一致。”河北连续三年提出“优化营商环境”,上海推出优化营商环境“8.0版”,或许就有这样的政策考量。其二,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比如,将“提升企业感受”写入标题,就是以小切口、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从“政府端菜”走向“企业点菜”,让干事者可以“高效地办一件事”,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一个可见的趋势是,在各地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区域间的协作变得愈加频繁,这给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
优化营商环境,也需以改革思维破题。它包括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规则的统一,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强各项政策支持的统筹协调,破除利益藩篱,等等。备受各界关注的是,山东在“新春第一会”中,提出了10项重点改革任务,营商环境改革也位居其中。正如“新春第一会”的意义,不只是“开工即冲刺”的动员,更重在抓纲带目、抓好落实,把改革创新“置顶”,奔着问题去,盯着实效改,不仅是立足当前,更是着眼长远,在“再过一山、又登一峰”之中,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走势。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期待各地善用它山之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蛇行千里的劲头,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钟颐)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