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在2月5日广东举行“新春第一会”后,各地市接力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主题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地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也亮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

“服务”成为一大关键词,在各地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地方政府均提出了支持现代化产业建设的具体措施。比如,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山发布惠企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拟投入超6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在科技服务方面,佛山成立中试产业服务联盟,集中签约了涵盖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的中试成果转化十大应用场景项目;在支持产业落地方面,珠海提出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应用场景创新的“首发市”,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重大项目等领域,增创30个以上新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佛山、中山、惠州等地市也同步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其中产业项目占新开工项目接近一半。产业项目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而从各地市“新春第一会”也不难发现,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路径更加清晰——省级层面指明了方向,传统产业跃“级”、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地市因地制宜紧盯产业落地,既增创应用场景“首发”机会,又重视中试平台打通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瞄准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

也因此,广东今年将加强对企政策支持,全面落实近年来出台的“技改10条”“制造业降成本10条”“科技金融15条”、制造业单项冠军奖补、专精特新“小巨人”奖补等一系列有力政策,同时将结合国家“两新”“两重”工作部署,积极谋划一批增量政策。

聚集产业落地关键环节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点必须回到企业。存量企业如何升级?新产业、新技术如何引入?这些都是各地市的必答题。

作为制造业大市,广州、东莞、佛山不少地市瞄准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

“当前的广州,正处于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新一轮大发展突破期,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塑优势的工作,布局了一批平台、项目、工程,播下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栽下的幼苗正在拔节生长。”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把握大势,广州将瞄准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这2个主攻方向。

东莞在高质量发展大会后也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市政府一号文、二号文。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表示,生产性服务业能激发制造业的质量、效率和动力,甚至可以催生颠覆性创新,这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制造业能长多高,走多远。

2024年,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5.3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21年的55.0%提升至64.5%。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5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43.9%。

尽管广东在科技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仍需加强。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行动,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信息服务、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等。

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市首批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代表共同发起成立佛山市中试产业服务联盟,探索建立中试平台成熟化运行机制,打造集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培育、技术应用、技术服务与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非营利合作性组织。

此外,佛山创新构建了“1+N”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突出重点投向、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规模不低于1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矩阵,通过“投大投强”“投早投小”“投稳投增”相结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珠海则聚焦从技术到产业落地的关键环节。今年,珠海将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重大项目等领域,增创30个以上新应用场景,力争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应用场景创新的“首发市”。

会上,珠海向企业发放了珠海市2025年度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场景能力清单,当中的应用场景涵盖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去年,珠海描绘“天空之城”蓝图,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跨越珠江口;WPS AI、远光智言、营赛洞见、方舟ArkMode等大模型雨后春笋般涌现。2024年,珠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0%、12.1%。

珠海市委书记陈勇表示,应用场景的开放,是接下来政府最大的招商引资手段,也是珠海将来最强大的营商环境。要牢牢把握新技术、新产品对应用场景的迫切需求,推动城市应用场景资源的全面开放。

产业项目升级趋势明显

产业项目是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东今年将有291个项目力争达产,包括惠州埃克森美孚一期全面达产,湛江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建成投产。广东产业项目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今年,广州重点项目纳入全省计划的数量位居各地市之首。2月6日,广州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今年一季度,广州共341个项目开工,总投资约2400亿元。其中,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广州一季度共开工15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124亿元,包括领为视觉大湾区总部等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视源股份全球总部基地等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项目、增城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兆舜高端新材料智造基地等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项目、中欧班列融合创新产业园等物流与供应链产业项目等。

去年GDP迈上60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的惠州,今年继续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一季度,惠州集中动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40宗,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

“这个手机号也是我的微信号,只要有好的项目,可以直接联系我。”在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上,惠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宇航公开了手机号、微信号,诚邀优质项目直接与其对接。

据了解,今年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一期)计划投资70亿元,将完成整体调试并竣工验收。日前,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也双双完成最终投资决策,今年将分别计划投资90亿、28.6亿元。

此外,2025年中山市一季度也集中动工重大项目144个,总投资34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13个,总投资265.8亿元。集中动工的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民生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领域。

2024年,中山GDP同比增长3.7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尤其是得益于深中通道开通,比亚迪、彩迅电子等一批深圳链主企业先后就近落户中山实现了增资扩产。去年上半年,中山计划新动工深圳重点工业项目13个、计划投资总额54.8亿元。

“深中通道如果仅仅带旺了我们的乳鸽指数,那我们会愧对那么伟大的深中通道,也会愧对这个时代。”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会上说。他表示,中山要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奋力建设创新之城,让中山成为集聚人才的重地。纵深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与深圳、香港等东岸城市合作,重点推动深中产业、创新一体化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借力知名院校、科技平台和人才资源,赋能中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比亚迪集团总裁办公室行政部总监徐磊在中山市高质量发展会上表示,比亚迪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大在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为中山的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东新春第一会后,广东随即在6日举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若干举措》,投资无论在稳定经济增长还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激发民间投资内生动力,积极扩大现代化产业体系投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加大对社会投资项目信贷支持和资源要素保障力度,提高项目用地、环评等审批效率,积极为民间资本做好各项服务,让民间资本有得投、投得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