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神泉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粤东最大天然良港,同时也是国家一级渔港,海岸线长14.8公里,渔业养殖、捕捞业繁荣。去年以来,神泉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构建涉海涉渔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实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高效化。2024年,该镇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8起,举办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6场次,获赠锦旗6面,基层治理成效明显。



在该镇的重视指导下,神泉司法所强化与平安法治办、派出所、治安联防队、村委、渔政、海警、法庭等部门的对接配合,靶向发力非诉讼服务领域,以破解现实矛盾纠纷为出发点,发挥退休老教师、驻村律师、法律明白人等群体对本地“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共同参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调处的工作机制。同时,依托神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探索打造平安法治一体化受理、办理机制,发挥信访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作用,对涉及海上的简易纠纷就地化解,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由镇司法所牵头组织法律顾问律师及相关部门会商研判,及时调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港”。另外,针对重点人群做好摸底排查及定时走访,及时了解其动态,联合各有关部门、村干部、社工、退休老教师尽力帮助其解决困难。



为确保渔民群众对海上纠纷调解工作有深入的了解,神泉镇积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入港登船宣传“非诉服务”,定期开展法律顾问值班“坐诊”、非诉讼调解服务、社会救助政策讲座、普法宣传进村(社区)等活动,向辖区群众介绍选择非诉讼调解服务的好处和非诉讼纠纷解决的方式,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确保村民最大化知晓“非诉服务”。同时,考虑到渔民群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神泉司法所联合渔政、海警等部门,以码头、市场为普法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讲,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重点讲解涉渔涉海相关政策规定,并结合典型案例阐明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买卖珍稀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该担负的法律后果,确保渔民群众对宣讲内容听得懂、用得了,法治宣传真正深入人心。据了解,去年以来,神泉镇共举办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60多人次,辖区群众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将人民调解作为纠纷化解的首选。

神泉镇表示,今年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开展海上纠纷调解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不断优化“1+6+N”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模式,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揭阳日报 (记者:胡旭莹 通讯员:吴槿 )

编辑: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编辑部(编辑:池边树)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是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惠来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的宣传惠来、了解惠来的新窗口。“和畅惠来”坚持发布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惠来特色。

垂询合作热线:0663-6681035

联系邮箱:HCHL336688@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