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粒子弹不容易,留着打鬼子吧!你要真的想弄死我,就用石头!”这是八路军军工专家熊大缜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在说完这句话后,他就被锄奸科的战士,用一块大石头活活砸死了。
那一年,他才仅仅26岁。
熊大缜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跟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是同班同学。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大缜放弃了去德国留学以及跟恋人结婚的机会,毅然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进入了冀中军区,担任供给部部长,负责全军区的物资生产、调配工作。
在熊大缜刚来的时候,冀中军区部队的武器装备非常差,枪支弹药奇缺。
为此,熊大缜呕心沥血,日以继夜的工作。竟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领导冀中军区的知识分子和工人们建立起了一座大型兵工厂。
这座兵工厂不仅可以生产各种枪械、子弹,还能生产各种手榴弹、掷弹筒、迫击炮。而最令人称道的是由这座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地雷,不光种类丰富,而且威力特别强大。
原来,熊大缜在来到冀中军区后,发现部队所使用的地雷装填的都是传统的黑火药,杀伤力十分有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熊大缜率领知识分子们成立了技术研究所,专门研究提高地雷的威力。
经过熊大缜等人的研究,他们在根据地就地取材,又在黑火药中添加了几种成分,令其威力可媲美烈性炸药。
除此之外,熊大缜还根据不同的战术需求,研发出了夹子雷、梅花雷、真假子母雷、丁字雷、水雷、飞行雷等30多种地雷。
有了这么多种类丰富、威力强大的地雷,地雷战这种特殊战法也被广泛应用在了冀中军民的抗日作战当中,使日本鬼子在入侵根据地时,陷入了处处有雷,物物皆炸,寸步难行的窘境。熊大缜也因此被誉为“地雷战之父”。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为抗日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工专家、清华才子,却因为一次误会而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1939年春,国民党将领鹿钟麟在听闻八路军用地雷战打得日本鬼子寸步难行后,觉得自己的部队也能借鉴,因此特意派遣了一个考察团来到冀中军区。
考察团中有个成员名叫方平,曾经留过洋,因此喜欢用英文交流。
在他们考察兵工厂时,方平一边考察,一边用英语提问题。周边的八路军干部自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答。
而熊大缜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自然会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就用英文向方平做出了解答。
其实,他们所讲的都是一些技术方面的话。但是,有一位干部却对此耿耿于怀,觉得熊大缜是故意有什么事瞒着他们,就把这事当作“特务嫌疑”给报了上去。
而巧合的是,在考察团离开后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加紧了对冀中军区的封锁。
由于这两件事撞到了一起,而供给部的人大多数是从北平、天津等地来的知识分子,锄奸科就把供给部当作了第一怀疑对象。
不久后,锄奸科就以供给部是“国民党特务大本营”为由,将熊大缜在内的一百多名知识分子都抓了起来,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冀中特务汉奸案”。
由于这些知识分子都是兵工厂、炸药厂等重要军工部门的中流砥柱,他们被抓后,根据地的武器生产就陷入了停滞,日寇趁此机会对根据地大举入侵。
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根据地军民虽然殊死奋战,但终因武器装备的不足而节节败退。
很显然,这一案件严重影响了根据地的抗日作战。中央在得知此事后,专门派遣了彭真和许建国等人前去复审。最后经过审查,那一百多名知识分子都被无罪释放。
只有熊大缜,因为他用英文跟国民党人交流的事,无法说清楚,被继续关押审查。
而就在熊大缜被审查期间,日寇入侵的脚步越来越近,军区机关不得不进行转移。
在转移途中,熊大缜由于身体虚弱,跟不上行军速度,被落在了最后。
负责押解犯人的战士以为他是想逃跑,于是呵斥道:“磨蹭什么?想逃跑?快走!”
熊大缜因为被冤枉,本来心中就有气,于是厉声回答道:“凶什么?我是供给部长,说话客气点!”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战士一听这话,脾气也上来了,直接辱骂道:“什么供给部长?你就是个特务!汉奸!”
战士的话令熊大缜感到异常屈辱,他指着战士手中的枪说:“你们的枪!你们的子弹!都是我造的!凭什么说我是特务?”
说完,熊大缜的脚就像生了根一般,死活不愿意走了。
见熊大缜不往前走,战士也急了,直接拿枪顶住熊大缜的脑袋说:“再不走,信不信我崩了你!”
可是熊大缜却依然不为所动,他叹了一口气,不紧不慢地说:“造一粒子弹不容易,留着打鬼子吧!你要真的想弄死我,就用石头!”
就这样,那战士放下了枪,从路边捡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在了熊大缜的脑袋上,把他给当场砸死。
熊大缜被冤杀是我军抗日事业的莫大损失,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得知后更是悲痛不已。但是由于当时他也在被怀疑当中,只好隐忍不发。
这事直到1986年,在吕正操进入中央工作之后,才在他的主持下,进行了重新审查。经过大量的举证,最终为熊大缜平反。
参考资料:《熊大缜:用知识报效祖国》、《“地雷战”幕后英雄熊大缜》、《吕正操:功劳不能算到自己的帐“自己是一个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