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春,但低温依旧
在低温季节
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如何做好防护
小喇叭为您准备了一份超全指南
请各位师生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多多
建议收藏阅读并转发给身边需要的人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症状:
高热(体温≥38℃)、畏寒、头痛、浑身酸痛、乏力、咽痛、咳嗽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流行,但随着人群抗体水平的衰弱,近期可能出现感染小高峰。
传播途径:
经由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等进行传播。
症状:
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 天。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
症状:
发热、咳嗽为主,咳嗽较为剧烈,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病程较长,为2—4周。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
传播途径:
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
症状:
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偶见于躯干部,呈离心性分布。部分患儿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患儿可无皮疹。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一般1周左右痊愈。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秋冬两季是水痘好发期。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
症状:
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疤疹和痴疹,可伴有较轻的发热头痛或咽痛等全身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会引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为主,通过接触感染的病人以及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引起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症状:
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常见,部分伴有低热。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等。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用过的纸巾及时扔进垃圾桶。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防止“病从口入”。
环境卫生保持
教室、宿舍等室内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消毒。
健康管理
做好晨午检工作:
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发热、咳嗽、皮疹等异常症状的学生。如有学生出现症状,应立即通知家长带其就医,并做好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工作。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是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建议师生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加强体育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鼓励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做操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个人防护,避免运动损伤和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