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80后的县城留守妇女,在这一方烟火气浓郁的小天地里生活了多年,目睹着身边来来去去的年轻人,越发有了这样一个感慨:年轻人只要不沾上房贷、车贷、传宗接代这些沉甸甸的负担,挣的钱似乎根本花不完。
而县城,这个常常被大城市的繁华光环掩盖的地方,其实正悄悄地给着年轻人别样的信心。
县城,有着独属于它的慢节奏生活韵律。在这里,没有大城市那如潮水般汹涌的通勤人流,不用每天在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里被挤得晕头转向,也无需为了赶那一分钟都不能迟到的打卡而一路狂奔。
年轻人可以慢悠悠地骑着电动车,迎着清晨的阳光,呼吸着带着花香或者早点摊香气的空气去上班,下班了还能有闲情逸致去街边的公园逛逛,看看大爷大妈们跳广场舞,逗逗那些撒欢的小狗小猫。
这种慢节奏,意味着生活成本中少了一项因快节奏产生的“加急费”。比如说,在大城市为了节省时间可能经常要点外卖,价格不菲还不一定健康,而在县城,年轻人完全可以自己买菜做饭,一天几十块钱就能吃得营养又美味,一个月下来,饮食上的花销相较于大城市能省下一大笔钱。
再说住房方面,县城的房价相较于一二线大城市那令人咋舌的高价,实在是亲民太多。在大城市,为了一套几十平米的小房子,可能要掏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积蓄,然后背上长达二三十年的房贷,每个月工资的一大半都得乖乖交给银行,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奴”。
可在县城呢,很多年轻人凭借自己工作几年攒下的钱,再加上家里稍微帮衬一下,就能全款买下一套宽敞舒适的房子,不用背负房贷这个沉重的枷锁,每个月的收入就可以自由支配,用来提升生活品质,去看几场喜欢的电影,买几本心仪已久的好书,或者和朋友聚聚餐,潇洒又惬意。
没有车贷的压力,出行也变得轻松自在。县城的范围不大,一辆电动车基本就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要是想走远一点,坐个公交或者打个车,花费也不高。
不用像在大城市那样,为了面子或者出行方便非得贷款买辆车,然后又要操心停车费、保养费、油费或者电费等一系列开销。
年轻人可以把原本要花在车贷和养车上的钱,拿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报个绘画班、学个乐器,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自己在精神层面不断充实和成长。
而“传宗接代”这个观念,在县城虽然依旧存在,但相较于以往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催着早早结婚生子,被家庭的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们可以先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等到自己觉得合适的时候再去考虑组建家庭、养育孩子的事。
没有了孩子带来的经济压力,诸如奶粉钱、早教班费用、各种兴趣培养费用等等,年轻人手头的钱自然就宽裕了许多,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享受生活,去旅行拓宽眼界,去参加各种培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县城的就业环境虽说比不上大城市有着海量的机会和高薪岗位,但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它有着相对稳定的传统产业,像一些制造业、农业相关产业以及服务业等,这些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工作强度往往没有大城市那么大,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县城里的电商、自媒体等新兴行业也在逐渐兴起,年轻人可以抓住这些机会,利用自己的创意和所学知识,在本地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能有不错的收入,并且不用像在大城市那样面临激烈的竞争,身心俱疲。
县城的社交圈子也给年轻人带来了别样的温暖和支持。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亲戚朋友之间往来频繁。
年轻人遇到困难了,很容易就能找到人帮忙出出主意,或者直接搭把手。不像在大城市,很多人虽然身处热闹之中,却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这种浓厚的人情味儿,让年轻人在生活中减少了很多需要花钱去解决问题的情况,也从心理上给予了他们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去规划自己的未来。
而且,县城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周边可能有山有水,周末的时候年轻人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去爬山、露营、钓鱼,这些亲近自然的活动几乎不需要花费多少钱,却能收获满满的快乐和放松。
还有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老街、古建筑等,年轻人可以去探寻、去感受,从中汲取文化的养分,滋养自己的心灵,这可比在大城市里花钱去各种人造景点打卡要有意义得多。
总之,县城就像一个低调却充满能量的宝藏之地,它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给予年轻人挣脱那些沉重负担的可能,让他们看到只要合理规划生活,不被房贷、车贷、传宗接代这些传统观念和压力束缚,靠着自己的努力挣来的钱,完全可以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让青春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也让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相信在这片小天地里,同样可以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