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名外国婴儿在天津的一家医院出生。可他的父母因为着急要回国,直接把他丢在了医院。
外面战火纷飞,小家伙估计是知道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哭得撕心裂肺的,可根本没有人顾不上他,纷纷忙做一团。
李端甫和赵秀珍夫妻俩自己也是穷苦人家,兵荒马乱的年代日子并不好过,他们来这里是想寻求一个庇护的,没想到意外捡到了这个无人在意的小婴儿。
“这孩子咋在这没人管啊?这都上气不接下气了,再怎么也是条命啊……”夫妻俩一阵感叹,赶紧照顾起来。
其实这小婴儿一看就知道是外国人生的,可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软软的又脆弱,他们实在下不了狠心不管不顾。
即便是自己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可他们还是将这个孩子当做亲生的一样抚养,有口吃的都先给他,做什么都先紧着他。
俩人十分喜欢这个孩子,但觉得哪有亲生父母会舍得不要自己的孩子,总有一天肯定会回来要孩子的。
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好歹是他们养大的,再怎么也不能把他们把中国忘了,于是便取名叫“李忆祖”。
这个孩子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从小说得一口标准的中国话,除了他的外貌,没有人会怀疑他是外国人。
李忆祖从小就知道自己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也总是因为这件事情和伙伴们闹矛盾,但他却还是很喜欢和胡同里的孩子们一起玩。
他一直坚持自己就是中国人,是养父母的孩子,光着屁股的年纪就在大喊着:“打倒日本鬼子!”
鬼子从中国败退的时候,李忆祖高兴地满街大喊,兴奋的样子把周围人都看得感觉莫名其妙。
后来一家人搬到了北京,在这里重新开始了生活,李忆祖也开始上学了,学堂的课业他总是完成得很好,成绩也十分优异。
只不过还是会有孩子因为他的外貌说他,李忆祖虽然难过,却还是会和孩子们一起玩,性格也非常好。
他从小在父母“中国式教育”下长大,不能忘本就是最基本的,李忆祖对于自己是中国人这件事情从来的事坚定不移的,而且对于这个身份十分骄傲。
在北京胡同里长大李忆祖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他没有一刻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甚至立下了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的理想,并且一直为这个目标拼搏奋斗。
那个时候能够考上大学的都很了不起,因为稀少因为竞争力大,而李忆祖就是少数的大学生之一。
从小就十分热爱土地的李忆祖最终选择了地质专业,父母都忍不住笑道:“小时候就爱玩土,怎么现在还要专门去学这个?”
李忆祖噗嗤一笑,赶紧和父母解释起来,后来他毕业后报名去了新疆建设祖国。
他在这里见到了许多和自己相貌相似的人,也知道大家都是中国人,李忆祖对于这里更加喜欢了,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彼此的“经验”。
地质勘察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李忆祖从来不会喊累,他嘴上喊着的常常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一定能胜利!”
李忆祖逗乐的性格让他成为了队伍里的“开心果”,大家都很喜欢和他打交道,毕竟这个年轻人总是不嫌累,干活永远最积极。
那时候日子苦得很,挨饿挨冻是常有的事情,李忆祖总是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和同胞们一起为祖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与众不同的面容总是在人群中特立独行,可他开朗乐观、艰苦奋斗的精神又总是鼓励着身边的人,他也总会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为国效力是我应该做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