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前两天,一位自称是“学生家属”的男子,向某省相关部门举报某中学提前开学补课。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到了这个举报电话,回答说:“提前开学,你不去就完了,这有什么好举报的?”
然后,这个工作人员因在处理举报的过程中言行不当而收到了处罚。
看到这个工作人员被处罚,很多网友欢呼雀跃,高呼“反对内卷万岁”,仿佛这是一场学生减负运动的巨大胜利一般。
这个工作人员业务素养差,作为公职人员姿态也没摆正,铁定是犯错了,受处罚一点不冤枉,这没什么好讨论的。我比较想聊聊网友的这种“喜大普奔”到底是不是真的。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有没有孩子,孩子是不是已经上了初中或高中,这关系到是否能正确理解我今天所说的每一个字。
因为,真正的高年级家长,没人会为这种“胜利”而真的高兴,大家都很清楚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关于“提前开学”的争议,而是“举报者的胜利”其实不值得这么乐观。
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高中家长”的第一反应:
难道这些家长不希望孩子轻松,不盼着真正减负,不期待天下peace大家都能不累又有好前途吗?他们为什么没有支持举报者呢?
其实问题就在于每个人的需求真的不同。
而现在是什么情况,在“程序正义”之下,不考虑“人的需求”,就会出现这种断崖式的两极分化。
不想学的、想躺平的群体,正好符合“程序正义”,于是他们的利益就会高于想学的、不想躺平的群体。所以,这种举报才正中他们下怀,屡试不爽。
举报丛生,举报成风,举报必胜,不代表世界真的在变好,不等于我们所有孩子都真的从中受益了,要看你如何定义你的“益”。
现在好了,很多地方因为这件事的影响,立马通知已经提前开学的学校进行整改,让学生有序回家。
一个举报,可以撼动这么多的提前开学。
我不说别的,作为一个高三家长,天知道我多盼着学校提前开学,可学校就是不开啊。
可能有人说“这就是对的,这就是减负”。
抱歉,你以为在家就是减负吗?不要这么天真,在家的时候,不但一点不减负,而且还连着家长一起增负。因为谁都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保持学习状态,也不知道是否能有和在学校学一样的效果。
毕竟,你不管再“正确”再“正义”也无法忽视一个事实:高考就在那摆着,想高考的人和想躺平的人不是同一伙人。
平时嘛天天感慨“奋斗不息通过高考改命如何牛x”,现在嘛天天给举报者点赞说“拒绝内卷人人有责”......你不矛盾吗。
违反规定肯定是不对,但举报的人一定有什么好心眼?
某地也有人对“学校不开学”疯狂投诉,“全国高都在卷,我们却让高三的休息......躺平!不作为!......”
唉,提前开学会被举报,不提前开学也会被投诉。
举报和投诉有对错之分吗,没有,只有利益。处理举报有对错之分吗,没有,只有政策的统一性。
所以,谁来考虑真正的人的不同需求的对与错?没有人。
举报这种东西,在我看来,分两种。
一种是检举邪恶势力和违法乱纪行为,其特征是普遍地让更广大的老百姓受益,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还有一种举报的特征是:在这场举报里,没有任何人能得到任何一点实质性的利益。
说再直白点,那些提前开学的老师、学生、家长中,难道就没有一个是愿意并且主观期望能提前开学上课的吗?
这就是现在教育领域里“流行举报”、“举报必胜”带来了的最拧巴的一个后果。
想学的,没有渠道。不想学的,全是渠道。
按需操作,看来的不可能的。为了那一部分想躺平的,必须牺牲想奋斗的学生的一部分利益。
于是呢,大家就回家去靠家长出资出力奋斗。这是减负还是增负,不知道,也许是靠对一部分人的减负来给另一部分人增负吧。
更重要的是,现在“举报必胜大法”被一些很小的小孩子都学去了,他们从小就会利用举报来混世,网上已经有“代举报”的生意了,因为要求实名,他们又想举报又怂。
试问一下,如果举报都是那么光明磊落的正义行为,他们在怕什么呢。
现在有“政策”在,学校提前开学就是错的,不用考虑什么实际情况啊、家庭需求啊、学校kpi啊......
政策就是这么个政策,谁要是违反了,那就是不允许的。但是为什么总有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愿意和这个正确的政策对着干?难道是因为他们天生爱笑吗......
漫长征程要快乐,最终一战又要成绩,谁能糅合所有的一切需求和产出,我不知道。
最后想再强调一下,给不擅长阅读理解的朋友说一下:我并没有支持提前开学。
但我也不会支持这种举报,更不支持缺乏与现实挂钩的一切所谓“正确”。
教育的温度,不光体现在高光的时候对待不同成绩的学生态度上,更体现在灰暗时刻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态度上。一会儿不让布置作业,一会儿不让考试,一会儿不让排名......这到底是不是减负,只有过来人心里最清楚。
一个最美好的教育结局应该是:让想学的人自由地学,让不想学的人自由地不学。与“不歧视不想学的人”相对等的是“不歧视想学的人”。
尊重,才是抗衡一切压力的根源。
什么时候能把人放在首位,让想学的人有正当渠道学,让不想学的人有正当渠道去南方电子厂,而不是“我去电子厂你也别想进大学”......那么教育可能才有了它该有的含金量。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带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