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安徽网友爆料称,假期结束了,很多公司都开工上班了。天天等着公司通知上班,公司终于发通知了。可看到通知后大家傻眼了,没有开工日期,而是全员继续待岗调休,暂定调休至6月30日。也就是说还要继续放假休息五个月,公司只发了调休通知,但是没有工资待遇怎么发放。不知道这个班还能上吗?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仔细看看网友提供的信息截图。
关于2025年度工作安排的通知公司所属各单位:
受建筑行业宏观形势影响,公司经营难以为继,经公司研究决定:自2025年1月28日起,全体员工停工休息待岗,视具体工作情况,由综合管理部统一通知上岗(以上岗通知书为准)。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待岗时间
自2025年1月28日起,全员待岗调休,暂定调休至2025年6月30日,具体上岗人员及时间以综合管理部书面通知为准。
尽管网友没有将通知截图完整,但是内容已经很清晰了。就是全员继续休假到6月30日,而且还是暂定。言下之意,可能还会继续延续。
- 针对此事,网友们迅速围观,纷纷议论。
待岗第一个月正常发工资,第二个月起按照最低工资的80%标准发放。如果没发,可以辞职并主张经济补偿。
还是别等了,骑驴找马,找工作吧。
半年的待岗期,不影响你找份新的工作,每个行业都面临着危机,大家都省着点儿过日子吧。
我们差不多要等到17号上班,过个年放了一个月假。
这种公司,基本没希望了。亲身经历过,赶紧走人。
- 关于待岗通知,可以说2024年类似消息层出不穷,近日一律师发贴值得一些正处于待岗的打工人借鉴。
1月13日有律师博主发帖称,好有心机的公司,先给员工待岗一年再辞退,目的是降低经济补偿金基数,辞退前12个月平均工资只有2000左右,工作年限再高,也不用支付多少经济补偿金了,太划算了
以前这种操作是行不通的,因为大多数法院在计算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时会剔除非正常出勤月份的工资,只计算正常出勤月份的工资。
但这几年司法实践有变动,计算经济补偿金基数时,很多法院会严格执行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不再去考虑这12个月的工资是否有异常
如果是违法待岗,员工争取到公司补发违法待岗期间的工资后,那补偿金基数没影响。对员工最不利的是,公司确定大面积停工停产,然后给员工合法待岗一年后再辞退,那补偿金基数就合法降低下来了,员工维权都没有切入口。
根据该博主提供的信息,这是一份对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书
同志(身份证号码:
现今受大环境经济下行变化影响,建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及挑战,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公司生产经营及您本人也深受影响,已从2023年10月1日待岗至今,即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同时公司与您协商亦未能达成一致。
鉴于此,公司经慎重考量,现决定于2024年12月31日与您解除劳动关系。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公司的付出,祝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展宏图,一切顺意!
广西某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12月20日
这份通知有几个要点信息:
其一,该员工待岗时间已经超过1年,从2023年10月1日起到合同解除的2024年12月31日,有1年2个月。
其二,解除理由很充沛,即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结合上述博主的发帖,这家企业的经济补偿金将按最近一年的待岗工资标准来核算,显然这个赔偿总额直接被名正言顺地腰斩了,而且是合理合法,让人无话可说。
- 不得不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当前很多企业正处于负重前行、举步维艰的境地,很多企业不得不断臂求生,降本增效成了最重要的战略。
因此,裁员降薪出现了,放长假发低保的情况也出现了,甚至有些企业干脆跑路也出现了,而在多数情况下,员工只能被动接受。
值得提醒的是,当企业出现不正常停工,放长假等情形时,作为打工人,一方面要评估企业未来发展动向,断舍离也是必要的选择。有些时候,拖着耗着未必就是良策。
当然,如果确实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也可以边走边看。但是,终究是要做好被裁员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补偿金不高甚至可能拿不到的情形。特别是很多已经人到中年的职场人,这个阶段正是花钱的时候,靠一千多元的低保生活补助是没法生活的。辞职,或是必然选择。
让人感慨啊,如今能在职场守住一个平台,一份工作成了很多打工人的当务之急。毕竟,一旦失业,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工作。
总之,时刻保持危机感,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成了当前多数打工人必须保持的心态。可以肯定,想躺平在一家企业做到退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保持一定的职场竞争力,或者选择生命力更长一点的赛道,或是打工人需要做出的慎重选择和准备。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