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2月6日讯(记者 王竞男 通讯员 李彬)今天上午,烟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今年首批来自重庆巫山的务工人员。他们跨越千里,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期待与憧憬,在烟台这片土地上开启了新的就业篇章,这也是鲁渝劳务协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此次首批巫山籍点对点包车务工人员共18人,他们的到来也彰显出烟台—巫山对口帮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以往不同,这批务工人员在岗位选择上展现出更高的精准性,烟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人力协作服务科科长李彬介绍,为了促成此次精准对接,两地人社部门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2024年12月,烟台在巫山开展了岗位推介活动,精心筛选全市岗位信息并发布,还将企业生产工作环境等制成视频在现场播放,让巫山务工人员对烟台企业有了初步了解。今年1月,又邀请巫山劳务人员代表和劳务经纪人来烟台企业进行现场“访企探岗”,使务工人员对未来岗位的认识更直观,极大坚定了他们在烟台发展的信心。在年龄层次和学历结构上,这批务工人员也有了新突破,18人中大学学历占30%,45岁以下占60%,这为鲁渝协作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据悉,还将有5批务工人员陆续以点对点包车的形式来烟台务工。

踏上烟台这片土地,来自巫山县庙宇镇52岁的田宗奎心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欢喜。他过去因为年龄偏大,只能四处打零工,生活总是缺了点安稳,而这次烟台—巫山对口帮扶行动给了他新机会,让他在春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深加工切割的工作。“这工作对年龄没啥苛刻要求,收入、稳定性都不错,我特别满意。而且政府还给我们脱贫人口发放务工补贴,连路费都给报销,真的就跟在家一样踏实。” 田宗奎还说,去年来烟台参观企业时,就被这里的热情和良好环境打动,这次直接把儿子也带过来了,他的儿子即将入职龙口南山智尚,田宗奎相信,大企业的平台能让儿子收获更多成长。

和田宗奎一样,来自巫山大昌镇的刘辉也对未来满是憧憬。过去七八年,他一直在武汉工地从事塔吊工作,工作不稳定,心里总不踏实。刘辉和记者说,在大昌招聘会现场,当他看到延锋座椅系统有限公司宣传视频展示出整洁敞亮的工作环境,宿舍条件比工地好太多时,就决定来烟台,希望与伙伴一起在这开启新生活。

巫山金坪乡的双胞胎姐妹王有珍和王有清此前一直在当地幼儿园工作,收入不高且发展空间有限。乡里工作人员介绍烟台就业机会后,她们被福利待遇吸引,渴望走出家乡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向往已久的大海。23岁的青春正好,她们对烟台的新生活充满好奇与期待,准备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故事。

山海若比邻,烟巫一家亲。黄渤海新区企业高度重视与巫山的劳务协作,提供涵盖制造业、物流仓储、电子装配等多领域岗位,技能门槛低,适配不同务工人员。企业还会依员工情况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助力其快速上手工作。在后续服务上,企业兼顾务工人员餐食喜好,提供多元餐饮,以正规劳动合同明确薪资、工时等,保障稳岗,全力营造温暖氛围,推动稳定就业。

自2016年烟台与巫山开展劳务协作以来,两地人社部门开展了高频次对接交流,签订了劳务协作落实协议,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蹚出了一条整体有规划、推进有措施、资金有支持、工作有路径、落实有办法的“全链条”劳务协作路子。目前,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可享一次性交通生活补助,补贴金额1000元;一次性稳岗就业补贴,补贴金额3000元;生活适应期补贴,补贴金额3000元;以工代训补贴,补贴金额3000元。符合条件的非脱贫户可享一次性交通生活补助,补贴金额1000元。

此次首批巫山务工人员来烟,不仅为他们个人带来了新机遇,也为烟台企业缓解了用工难,更彰显了鲁渝协作的深厚情谊和强大力量。未来,随着更多批次务工人员的到来,相信烟台与巫山将在劳务协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携手共创更多发展成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