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墙里的非遗


助力教育改造

上海市女子监狱近年来积极拓展多元化教育改造资源,通过与市妇联的共联共建,持续推进“非遗女性传承人联盟项目进大墙”活动。这一项目旨在帮助服刑人员学习非遗技艺,掌握职业技能,为她们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本期,我们将走进大墙内的非遗——安亭药斑布,探寻它如何在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中织就一条通往新生的道路。


安亭药斑布,俗称“蓝印花布”,是传统蓝染布艺的一种,拥有近千年的历史。其纹样丰富,寓意美好,可制作成各种挂件、装饰品、布袋等,深受大众喜爱。



非遗传承人授课现场

2024年,上海市女子监狱邀请第三代安亭药斑布传承人柳老师,为服刑人员传授这一古老技艺。

在非遗传承人柳老师的指导下,服刑人员从选材、设计图案到染色、织布,逐步学习了药斑布制作的每一道工序。

初次接触药斑布的服刑人员们,被其独特的布料质感和质朴的蓝白韵味深深吸引。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她们不仅掌握了技艺,还在制作过程中收获了心灵的宁静与反思。



服刑人员学习药斑布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服刑人员们已经能够初步独立完成药斑布成品。蛇年新春将近,参加药斑布学习班的服刑人员刘伊(化名)结合监狱“母亲文化”理念,构思创作了《母子蛇》的药斑布作品。这幅作品寓意母爱的守护与责任,寄托了她对孩子的深切思念。

刘伊在周记中写道:“在药斑布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静下心来,专注于手中的每一寸布料、每一根丝线。慢慢地,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罪行,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体悟母亲的责任与担当。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和重塑。感谢政府警官给予我这样的机会。”

1



2

3



4

服刑人员制作成品展示

非遗安亭药斑布制作技艺的引入,不仅是上海市女子监狱联动社会资源的积极体现,更是探索产学业一体化路径的生动实践。通过学习非遗技艺,服刑人员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摆脱了好逸恶劳的习性,掌握了一技之长。

1、

2、

3、

编辑:杨旭科

供稿:女子监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