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村晚”如期上演。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大年初二晚上,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蕾陇村,一年一度的“村晚”如期上演。舞台上,唱乡情、舞乡韵。舞台下,观众笑语欢声,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到初三,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强胜村,一年一度的“村BA”如期举行。球场上,球员奋力拼搏,精彩不断。球场边,观众敲锣打鼓,热情高涨。

据了解,这个春节假期,崇左市各地共上演500多场“村晚”,举行1000多场“村BA”,吸引上百万观众现场观看。

“村晚”“村BA”何以火爆出圈?

“太接地气了!”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甘晓燕说,“村晚”“村BA”火爆的背后,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体现,也折射出全市基层治理的喜人变化。


桃城镇举办篮球赛。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村民群众:“看热闹”变“唱主角”

“整场晚会有28个节目,有歌曲、舞蹈、小品,还有乐器伴奏。”扶绥县渠黎镇蕾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艺珠说,在“村晚”的舞台上,村民们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既是组织者也是亲友团。

“虽然准备的过程很辛苦,但是看到大家玩得开心,我们十分满足。”蕾陇村村民杜辉庆说,从活动筹备到最终实施,他都积极参与,乐享其中。

江州区强胜村“村BA”共有20支球队参加比赛,场上队员全是本地村民。场外,观众拿着锅盆、矿泉水瓶当鼓敲,为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中场休息,还穿插村民群众有奖投篮活动。

“‘村BA’就像是一场村民人人可参与、家家齐出动的‘集体活动’。”强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细灵说。

以往,乡村文化活动往往是“政府搭台、群众看戏”,村民参与度不高。而“村晚”“村BA”则打破了这种模式,鼓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从“看热闹”的旁观者转变为“唱主角”的参与者。

“唱响乡村里的大戏,还得靠群众自己,只有让群众由‘文化看客’变为‘文化主角’,基层文化活动才能‘枝繁叶茂’。”江州区罗白乡党委书记靖说。


村文艺队活力四射的舞蹈。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文体活动:“送文化”变“种文化”

江州区左州镇光坡村“村晚”在村文艺队活力四射的舞蹈中拉开帷幕。现场观众不禁感慨:“这个舞蹈太精彩了,一下子就把我们村的特色展现出来了,看着心里真舒坦!”

“多亏有了上级文化馆老师的指导,才有这么高质量的节目。”光坡村文艺队队长许进梅说。

“以往都是直接送文化演出给村民看,如今把文艺火种播撒在乡村,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江州区文化馆馆长刘石画说,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这样的播种意味着更多付出,“只要哪个村有需要,我们就指派有相应特长的文化馆干部下村。考虑到白天村民们要劳动,我们的指导大多安排在晚上。”

为确保乡村春晚、村BA活动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崇左市各地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将其纳入乡村文化振兴总体规划,并给予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甘晓燕说,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如此。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社工+志愿者”模式,并组织专业文艺工作志愿者下乡指导,如“天琴壮锦志愿服务队”“壮族山歌志愿服务队”等,经常深入边疆基层一线,巡回指导提升节目质量。


篮球比赛现场。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志愿服务:“独角戏”变“大合唱”

“‘村BA’44场比赛,球场干净整洁、现场井然有序、球员全情投入、观众激情澎湃。”宁明县北江乡党委宣传委员彭丽娜说,这些背后都有着众多志愿者们的全程守护和共同努力。

“‘村BA’不仅仅是一场篮球比赛,它更是乡村文化的一次精彩展示,它让我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北江乡青年志愿者覃楠楠说。

在龙州县龙州镇“村晚”举办现场,志愿者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催场、有的为观众倒上姜茶暖身子,有的协助指挥交通。

“志愿者们的贴心周到服务、热情洋溢的笑容、风雨无阻的坚守赢得了演员、观众的广泛赞誉,成为了‘村晚’现场一道温暖而动人的风景线。”龙州镇党委书记叶圣环说。

据介绍,为了支持“村晚”“村BA”可持续发展,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组建了“南疆木棉红志愿服务队”“小榴莲志愿服务队”“崇法宣传志愿服务队”等,除了维护现场秩序,志愿者们还积极宣传移风易俗、法治知识、惠农政策,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向村民们普及文明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

在大新县下雷镇三湖村,爱心企业老板黄堂彦出资118万元,为村里建设了一个大型文体活动中心。今年春节前夕,社会各界人士又捐款13万元,用于举办村文体活动。

与此同时,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出台“文体活动和基层治理工作指南”,将“村晚”“村BA”活动组织经验应用于应急演练、基层治理、纠纷调解等场景,打造“平急两用”治理新模式,让“文化+治理”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陈燕、谭春丽、陆华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