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2月6日,正月初九,爽爽贵阳·欢歌龙井——2025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多彩贵州·四季村晚”启动仪式在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举行,当地群众和游客齐聚一堂欢庆佳节。这场接地气、聚人气的“村晚”,升腾起乡村的烟火气,增添了振兴的新动能。

下午三点,活动在“开寨迎亲”中欢快启幕,龙井村寨门张灯结彩,村民们身着盛装,吹响长号迎宾,在欢声笑语中,来自周边各村的“姑妈”们肩挑腊肉美酒、手捧新年贺礼,随着人流涌进龙井村。寨老开寨门、唱山歌、跳竹竿舞……龙井村用最高规格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灿烂的笑容洋溢在每一张热情的脸上,长长的人龙传达着浓浓的情谊,悠扬的歌声表达出相聚的喜悦。“年味足、活动多、有人气!”游客罗应红说,她当天特意赶来龙井村“凑热闹”,浓浓的年味让她深感不虚此行。


▲身穿民族服饰的演员在表演歌舞节目《古寨新春》。

晚上七点,万众瞩目的“村晚”开演。《古寨新春》《筷子歌》《行酒令》《醉美布依》等节目轮番登场,专业的表演、精彩的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台上台下,男女老少其乐融融,一张张笑脸、一次次欢呼,正是龙井村过年最热闹、最温暖的模样。

作为传统布依族村寨,龙井村过春节时格外注重“上九”习俗,全村迎接嫁出去的姑娘回家欢聚,蕴含着血脉相连、笃厚温润的中华民族农耕文化情感。此外,在“上九”这天,附近的布依族群众也会聚到龙井村欢歌载舞。

今年,龙井村被列为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并成为贵州省“多彩贵州·四季村晚”启动仪式的举办地。龙井村春节“村晚”总导演曹新介绍,本次“村晚”以弘扬新时代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原生态”“接地气”为宗旨,通过全景视角,展现贵州少数民族的浓郁文化、淳厚乡情、交融共生、时代新貌。


▲启动仪式上的舞龙舞狮表演。

“村”味十足是龙井村“村晚”火热的密码。为把“村晚”办出“村味”,当天的十多个节目几乎都是根据村情村史并结合当地文化重新编排的,演员也全是当地群众。今年60岁的谢必美是当地的群众演员之一,作为地道的“老龙井人”,她见证了龙井村的发展变迁。舞台上,她用活力四射的舞蹈表达对新生活的热爱。

同时,“村晚”也获得“新龙井人”的点赞。2019年,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贵州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印染(豆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婷婷在龙井村开起蜡染坊,成为一位“新龙井人”。这次“村晚”,蜡染坊及其他布依坊与村里联动,通过“百坊寻宝”打卡活动,引导游客体验布依民俗和文化。“这样的联动既搭平台又聚人气,让更多人知道龙井、爱上龙井,擦亮龙井村的旅游名片。”张婷婷说。

在龙井村,“村晚”不仅是布依族乡亲欢庆新年的晚会,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良机。

近年来,龙井村以“布依情味·龙井百坊”为主题,实施“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发展计划,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晚”的举行,为龙井村注入乡村旅游新动能。贵州一村百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村晚”现场导演杨梅表示,过去,龙井村在周末也有常态演出,但限于节目单一和时间安排等问题,并未达到理想效果。现在,“村晚”新编排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龙井村的文艺表演。同时,龙井村以此为契机,实现了民俗体验联动以及文化传承,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提升了他们的旅游体验,能把“流量”变“留量”,拓宽村子的文旅融合之路。

“村晚”结束后,乡亲们手牵手围着篝火起舞,用歌声、舞蹈、欢笑,迎接充满希望的新一年。

记者 李春明/文 覃伟/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