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29日,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后,写了一首诗:
国际连番命启程,日船悄悄四人行。
六年中外风云变,蒋请苏机万众迎。
在这首诗的注释中,王明写道:“1937年冬,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蒋介石派人请我们乘苏联飞机回国。”
从这首诗和注释可以看到,王明这次回国是受到了蒋介石的邀请。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会邀请王明回国呢?或者说,蒋介石真的邀请过王明吗?
从已知的资料来看,蒋介石和王明之间是没有什么联系的,蒋介石几乎每天都在坚持写日记,但是在那段时间的日记里,并没有提到“邀请王明回国”的事。
因此有理由怀疑,王明编造这件事,就是在给自己增加砝码而已。
那么,王明又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砝码呢?这就要从抗日战争的整体大局来说了。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中国发出了全面抗战的宣言,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对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为什么呢?因为苏联正面临东线和西线的双重威胁,西线是德国,东线就是日本,而现在日本与中国全面开战,自然就极大地减弱了苏联东线的威胁。
因此,斯大林为了让中国拖住日本,就加紧联系中国,在1937年8月21日与蒋介石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支持中国的抗战。
就在同一时间,也就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洛川会议,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抗日原则,既与国民党合作抗战,又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按照共产党和八路军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抗战。
结果,就引起了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警惕。
在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看来,中国共产党的实力还很弱小,尤其是军队只有几万人,还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全国抗战的重任,只有蒋介石政府才有这个能力,因此,斯大林和共产国际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接受蒋介石政府的领导,才能拖住日本,绝不能各自为政,破坏这个大局。
当时,王明正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于是,共产国际就派他回国,向中国共产党传达这个指示。
所以,王明回国其实是共产国际派他回来的,跟蒋介石没有关系。
王明之所以要说自己是蒋介石邀请回国的,无非就是想借此抬高一下自己的重要性而已,告诉大家:我不只是共产国际派来的,还是蒋介石邀请来的,以后与蒋介石政府联系的事,都由我来负责就行了。
王明到达延安后,在机场发表了一番演讲,当时在场的张国焘后来回忆说:“王明当时俨然是捧着尚方宝剑的莫斯科的‘天使’,说话的态度,仿佛是传达‘圣旨’似的,可是他仍是一个无经验的小伙子,显得志大才疏,爱放言高论,不考察实际情况,也缺乏贯彻其主张的能力和方法。”
看看吧,连张国焘都看出来王明“志大才疏”,“缺乏贯彻其主张的能力和方法”,王明自己却还是自高自大,不自量力,真是可笑啊!
很快,王明就去了武汉,担任长江局书记,经常以中央的名义发表言论,俨然成了另一个“中央”,完全没把延安放在眼里,有一次中央要在延安开会,王明竟然声称,要开就在武汉开,延安的人都要来武汉。
而且,王明在武汉执行的就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对蒋介石政府采取妥协的态度,还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把共产党的抗日领导权完全交给了蒋介石。
王明的行为,自然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深知,王明敢这么做,就是仗着有共产国际给他撑腰,要想打倒王明,就必须要“釜底抽薪”,去共产国际揭发王明的所作所为。
于是,毛主席就派人去了苏联,向共产国际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并揭发了王明对蒋介石政府一味妥协的投降主义路线。
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了解了情况后,就让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并对他说:“你回去后,要告诉全党,你们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王明等人不要再争吵了。”
有了季米特洛夫的话,王明就再也不敢嚣张了,乖乖地接受了中央的决定。
1938年9月到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纠正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明确了毛主席提出的“独立自主”的抗日原则。
(参考资料:《王明传》《历史选择了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