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万国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仪表确认,正常!”“确认信号,完毕!”清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丰镇机务段司机王伟和李佳龙认真执行列车开行前的准备工作。他们当天的任务是担任“补机”司机,将值乘的6063次列车一路向上“推”到被誉为“云端车站”的秦岭站,再从秦岭站担当车头拉回一列货车。

当天9时许,列车从宝鸡站开出,驶过宝成铁路任家湾站后,开始蜿蜒向上攀爬,准备从秦岭北麓“翻岭”。

26岁的王伟是宝秦机车队最年轻的司机,上班仅3年就通过层层选拔,拿到了正司机驾照,目前已值乘320余趟列车,安全走行超5.3万余公里。今年春运,王伟首次担当6063次客车牵引任务,成为全国干线铁路最大坡道的“掌舵手”。

建成于1958年的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让“难于上青天”的秦蜀古道变为通途。也正因为地势复杂、建成早,这条线路坡多弯急,成为我国铁路交通线上最具挑战的运输线路之一。

“我们正在穿越的秦北区段,虽然只有45公里,却有桥梁58座、隧道48个,30‰及以上的长大坡道11处,列车操纵复杂多变。”王伟告诉记者,经由这里通过的客车,需要两台机车牵引,共同发力往前拉着上秦岭。要是货车,需3台机车前拉、后推——列车头部一台机车拉,尾部两台机车推,才能确保上山动力充足,列车安全“翻岭”。

值乘不同车型、不同部位的“补机”,对司机的操纵要求各不相同。王伟需要熟练掌握3种机车操纵办法,以做到精准操作。一路上,副司机李佳龙协助王伟瞭望线路、确认参数。列车行至“观音山展线”,线路重叠为3层,以3个马蹄形和1个“8”字形迂回行进,“上岭”的坡度不断变化。王伟一边手握闸把,不停调整列车牵引力,一边脚踩踏板进行“撒砂”,防止车轮空转打滑。

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操作,10时43分,列车安全爬上秦岭高坡,准时到达秦岭站。在这里,6063次列车仅停车8分钟。他们将机车与后部连挂摘开,等待下岭列车的“补机”值乘任务。

这时,终于得空的王伟打开车窗,在下车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王伟的父亲在外地务工,每年春节都要坐这趟车回家,今年是他第一次坐上儿子开的火车。

“伟伟开得真不赖,是我们家的骄傲。”在站台上,王伟的父亲回身向驾驶室的儿子招手,竖起了大拇指。

“看,我家就在那里!”王伟指向秦岭站对面的马路感慨,“小时候,我经常站在家门口看火车,现在终于将火车开到了家门口。”

14时许,从四川广元开来的30320次货车到达秦岭站,这趟列车重达2000多吨,为了保证下岭安全,需要他们再次加挂“补机”。王伟说:“下岭的货物列车需要前压、后拽,头部两台机车和后部一台机车共同配合,才能控制住下山的速度。”

18时,列车抵达宝鸡东站,王伟终于松了一口气。“村里外出务工的乡亲们都要回来了,我要把大家平安送到家。”王伟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