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霜荏苒,居诸不息。走进宝山监狱八监区,有这样一位民警:他虽双鬓斑白,但警容严整,目光如炬,精神抖擞地端坐在警务台前,时刻监视着罪犯的一举一动。这样的工作状态,并非一时一日,而是贯穿了他三十六载的从警生涯。他,就是被局授予“十大身边典型”荣誉称号的刘和政同志。
十大身边典型
老法师
从警36年
初心:天湖农场研茶艺,千亩田园显担当
1989年,一批皖南农学院的优秀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军天湖农场,茶叶专业毕业的刘和政就是其中一员。刘和政虽然个头不大,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琢磨精神。当时茶叶主要是外贸出口的,制作要求非常高,为了攻克技术上的难题,他和同事们吃住都在茶厂,一股脑把精力放在钻研制茶工艺上,向安徽著名茶厂的外聘师傅学习,自己再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很快刘和政便掌握了茶叶制作的关键工艺。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刘和政一干就是20多年。2009年,刘和政调至宝山监狱工作。
耕耘:监管一线勤俯首,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宝山监狱工作期间,刘和政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论是负责承包监组还是业务工作,他都能在平凡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1
“监区的活档案”
刘和政同志有一个绝招,那就是能够准确的分辨出监区内的每一名罪犯。每次有罪犯新收时,他第一时间查阅罪犯个人信息,并仔细观察罪犯的外貌和行为特征,抓住每一处细节加深印象。正是这种勤奋踏实的态度,即便监区罪犯流转的再快,他都能丝毫不差的叫出监区内每一名罪犯的名字。
2
“难改造罪犯的克星”
在罪犯管理教育中,刘和政同志尊重罪犯人格,耐心倾听合理诉求,给予关心和鼓励,同时对待行为散漫、消极改造的难改造罪犯,他更是能够严厉批评,坚决落实教育管理措施。他带头将监区最难管理的罪犯划分到自己的责任区,建专档、强攻坚、促转化,先后教育感化罪犯200余名,化解狱内各类安全隐患110余起。
3
“岗位上的X光机”
刘和政同志坚守并践行岗位履职规范,在人员流动记载和信件信息审查上从未出现过差错。只要他在岗位上,监区内各个角落发生的情况都逃不出他的眼睛。有罪犯曾这样形容:“刘警官在岗上时,总感觉背后时刻有一双眼睛盯着我,监管严厉是他、温柔关心也是他,真是让人又怕又爱”。
传承:
人生易老志不改,“红烛”近晚分外亮
作为一名老党员,刘和政始终严格要求自身,主动学习新的政治理论和各级会议精神。作为一名“老法师”,他从未放松对自己业务工作的要求,经常与年轻同志在点名讲评、犯情分析、周记批阅等实战比武竞赛中同台竞技,并取得佳绩,让监区的年轻同志由衷佩服。正因为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刘和政成为监区每一批新入职民警的带教老师,分控平台操作、周记批阅、讲评教育、值班执勤等等基础业务工作,他都会讲得细致全面,不会漏掉任何细节,有这样的“老法师”言传身教,监区的新警学习效果显著,刘和政也成为了监区的“金字招牌”。
甘为孺子牛,俯首写春秋。刘和政在平凡中铸就伟大,于简单中创造辉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卫着监狱的安全稳定,凭着对监狱事业的忠诚和执着,践行着新时期上海监狱红烛精神,成为照亮身边同志的一束光。
十大身边典型
红烛精神
编辑:郭 伟
供稿:宝山监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