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世纪中期政治

1.幕府的封建统治

在日本历史上曾出现三个幕府:镰仓幕府(1192-1333年)、室町幕府(1336-1573年)和德川幕府(1603-1868年)。幕府原来是指将军带兵出征时处理军务的营幕,后来将军掌握了全国统治权,幕府便成为将军统治全国的最高政权机关。


1603年德川家康在日本全国确立了统治地位以后,日本历史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时代。到19世纪中叶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

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住在京都,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幕府设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全国的土地,包括江户、大阪、长崎等重要地区。将军下面的封臣叫大14名(诸侯),大名的领地叫"藩",全国有200多个藩,大名从属于将军,向将军负担军事和其他方面的一定义务,但在自己的藩内拥有军事、行政、税收等大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将军和大名都有自己的家臣(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天皇、将军、大名和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

为了控制大名,幕府实行"交替参觐制",把大名分为两部分,要求他们轮流到江户朝见将军,大名的妻子则长年留住江户作为人质,使之不能起反叛之心。在军事上,幕府握有直属常备军,其兵力大约在10万人左右,以控制各藩。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除皇族外,全国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就是武士阶层,属于统治阶级。农、工、商属于被统治阶级,占全国人口的90%,无任何政治权利,而赋税负担却极为沉重。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们的职业是固定不变、世代相袭的。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秽多"(从事制革和屠宰等职业)和"非人"(即艺人、乞丐)等贱民,其社会地位更为低下。

农民是被统治阶级的主体,占全国人口的80%,每年要向封建统治阶级缴纳地租和附加税,仅地租一项就占收成的50-60%。此外还要负担各种劳役,如修桥、补路等,再加上高利贷的盘剥,农民生活非常困苦,反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意识非常强烈。

实际上,到18世纪后半期,日本封建社会已开始解体,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已深入日本农村,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破坏。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把农民抵押过期不能赎取的土地收归己有,并招募农民开垦土地,开始用占用的土地剥削农民,成为新兴地主。工场手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江户、大阪、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并出现一些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高利贷商人。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大名、武士,特别是下级武士逐渐资产阶级化,要求社会变革。本来上层贵族是鄙视工商业的,但是日益扩大的消费要求,增加了他们对货币的兴趣和追求。一部分武士,特别是下级武士很想发财,他们或收商人为养子,或给商人作养子,或通过包税、收高利贷,逐渐资产阶级化,士商等级被逐渐突破。日本西南部的萨摩、长州、肥前、土佐四个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充实力,成为当时日本政局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代表着日本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迫切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2.外国入侵和民族危机加深

早在17世纪初,日本的海外贸易就很活跃,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也很迅速。但是进入17世纪30年代以后,幕府开始实行"锁国"政策。这是西方殖民主义大肆进行海外扩张时,发生在东方封建国家的一种共同的社会现象,这些国家把自己封闭起来,与外面的世界隔绝。"锁国"政策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它不仅使日本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地位,更严重的是影响日本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锁国政策是不能永久维持下去的,它受到了日本社会内部力量的反抗,也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冲击。

19世纪初,美、英、俄等国就谋求打开日本的大门,与日本通商,遭到幕府的拒绝。1842年,幕府慑于中英战争的后果,开始向资本主义国家妥协,首先允许外国船只在某些港口加煤上水。1853年美国以武力扣关,强迫日本开国。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率舰队闯入浦贺港,打开了日本大门。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日本幕府被迫于1854年和1858年两次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1854年条约规定:日本开下田、函馆(当时称箱馆)为美船停泊地,并允许美国在两地设领事和获得最惠国待遇。1858年条约规定:开放神奈川(后改称横滨)、长崎、兵库、新泻、函馆五港通商;限制日本的海关自主权(低税率,非经美国同意不得改变);承认美国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这期间,英、法、俄、荷等国也步美国后尘,和日本政府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日本的大门被打开以后,外国的廉价商品潮水般涌进日本市场,使日本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和排挤。1860-1867年间,商品输入增加了13倍,输出增加了2.5倍,日本黄金大量外流,米价暴涨,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就连下级武士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义暴动连绵不断,出现了50-60年代农民起义和城市贫民起义的高潮。1852-1859年发生起义50次;1860-1857年增至93次。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日本国内的危机,加紧对日本进行侵略。1862年,英、法两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驻兵横滨。1864年,英、法、美、荷四国组成联合舰队占领下关炮台,向幕府勒索300万美元的赔偿。1866年,该四国又迫使幕府修改税率。面对西方列强对日本主权的一再侵犯,幕府无力对抗,促进了幕府危机的总爆发。



3.倒幕运动

1866年由于农业歉收,米价暴涨,幕府又加征巨额临时税,许多城市发生饥民起义。暴动从兵库开始,扩展到大阪,进而席卷了近畿和东海各地。连幕府所在地江户也燃起了反抗怒火,斗争的矛头直指幕府。

各地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幕府的根据地武藏、上野一带,以贫农和手工业者为主发动了起义,他们要求选举地方官,平分土地和解除封建义务。城乡人民的斗争动摇了幕府的统治,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

幕府统治末期,各种社会矛盾全面激化。当时日本各级武士约有40万人,连同家属180多万。武士的生存是依赖于封建制度的,但是幕府日趋减少其禄米供应,武士的生活日渐贫困,中下级武士与上级武士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有一种"恨主如仇"的不满情绪。为了生存,一些下级武士不得不行医、当教师或经商,也有的当上了资本家。反对幕府统治的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在形成。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兰学"的传播成为倒幕运动的一种思想舆论准备。兰学是指用荷兰文来研究西方科学、文化,包括天文、医学、草木学和兵学。

在德川幕府时代,"程朱理学"被推为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宣扬"上者贵、下者贱"和"上下不违、贵贱不乱"的封建伦理观念,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1720年,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放宽"禁书令",允许西洋自然科学书籍进入日本,在江户、大阪、长崎、京都等各大城市得到广泛传播,于是在日本形成了向儒学挑战的新的思想流派——兰学。兰学的传播,使一些资产阶级化的武士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政治思想和科学民主观念,对幕府昏聩无耻的封建统治更加不满,发出了改革的呼声。一些有志于改革的下级武士和资产阶级结盟,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

在外国势力不断入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19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出现了由主张改革的下级武士领导的旨在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及其代理人——幕府的"尊王攘夷"运动。"尊王"是指尊崇天皇,"攘夷"是反对外国的殖民侵略,"尊王攘夷"运动是因1858年(安政5年)5月井伊直弼被任命为幕府的"大老"后发展起来的。井伊屈从于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不顾许多武士和大名的反对,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即"安政条约",使日本丧失了主权。一些武士联合部分公卿皇族胁迫天皇否决了"安政五国条约"。1859年,主持幕政的大老井伊直弼下令,逮捕并处罚反对派人士百余人,处死桥本左内、吉田松阴等7人,西乡隆盛被流放。这就是有名的"安政大狱"。1860年3月,井伊直弼在江户城樱田门外被刺死,"尊王攘夷"的倒幕运动进一步高涨。尊攘派同一部分公卿、豪农、豪商结盟反对幕府,并于1863年初以天皇名义敕令幕府攘夷。同年5月,长州藩的尊攘派炮轰通过下关海峡的美国船只,接着又炮轰法国和荷兰军舰。这一时期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外国侵略者。西方列强对此疯狂报复,美、英、法等国舰队炮轰长州、萨摩等藩,攘夷志士们遭到失败。

维新派的著名代表木户孝允认为,攘夷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与夷人争论是非,而是与幕府争论是非。显然,攘夷是倒幕的手段。孝明天皇看到了尊攘运动破坏了封建统治秩序,1863年8月18日,天皇和幕府发动政变,搜捕清洗尊攘派,尊攘派遭到毁灭性打击。尊攘派虽然失败了,却从中分化出一批更有革新精神的倒幕派。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对幕府和天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决定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同幕府进行斗争,并积极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一时期人民起义运动更为高涨。

处于倒幕派和人民起义夹攻下的幕府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方面,极力笼络反对派大名,谋求同朝廷妥协,以便孤立和打击倒幕派;另一方面,对作为倒幕势力根据地的长州藩,实行武力讨伐。1864年和1866年,幕府两次发动讨伐长州藩的战争。由于长州藩保守势力抬头,第一次讨伐长州藩的战争,幕府不战而胜。1866年幕府发动第二次讨伐长州藩的战争。这时整个形势已对幕府非常不利,农民、市民不断暴动,英国侵略者也从切身利益出发转而支持倒幕派,向倒幕派供应军火。这时许多大名看到幕府大势已去,均按兵不动,并反对讨伐长州藩。幕府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只好退兵。1867年,安艺藩和土佐藩也加入讨幕联盟,倒幕势力更加壮大,倒幕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66年7月,幕府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在战败中突然病死,8月德川庆喜继任。他企图依靠法国挽救幕府败局。他在法国的支持下进行了军事改革,并向法国借款购买舰船和武器,法国得到了垄断日本蚕丝贸易及修筑铁路等经济特权。这样,幕府在日本国内完全丧失了民心,倒幕思想更加发展,倒幕势力日益聚集和强大。许多富农和商人都倒向倒幕派,在后来的倒幕战争中为倒幕军助战,甚至还直接组织武装参战。幕府的覆灭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