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河北灵寿县计划修建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纪念馆,选址就在二分校的旧址上建设,开国少将李中权得知母校要建纪念馆非常支持,在筹建工作陷入资金困难时,李中权主动出面帮忙筹集资金。
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是1938年12月在灵寿县成立的,开国上将陈伯钧是首任校长,第二任校长是开国中将孙毅,任职近4年。抗战时期二分校为前线输送了万余名骁勇善战的指挥员,二分校也因此被誉为“造就指挥员的摇篮”。
李中权对二分校有着很深的感情,也想为筹建纪念馆出一份力,时年83岁的李中权不仅自己捐款,他还联系了许多老战友和社会有识之士一起捐助,他找到了昔日的校长孙毅中将,孙毅将军也表示大力支持。
经过李中权多日的奔走,筹集到了不少的捐款,为了确保资金能透明的使用,决定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筹款委员会,由孙毅将军出任委员会主任,李中权担任顾问,负责监督捐款的使用情况。
在纪念馆修建期间,2003年7月4日,孙毅中将不幸病逝,享年100岁。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李中权只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孙毅将军的丧事中,在葬礼结束之后,李中权才回到筹款委员会工作。
没想到李中权不在的这段时间,筹款的账目出现了问题,李中权重新进行了审查,核实发生捐款的金额有20万元不翼而飞。李中权检查了捐款记录和开支账单,确定管理没有出问题,一定是有人拿走了这20万元。
这笔捐款包含着老战友对他的信任,也承载着修建纪念馆的希望,李中权无法容忍有人肆意挥霍筹集到了捐款,他一定要找出这笔钱究竟去哪了?之后他多次召集筹款委员会的成员一起开会商量解决办法。
经过对来往账目的梳理,还原每笔开支记录,很快李中权就锁定了几个嫌疑人,这些人正是资金管理的相关人员。李中权找到了两名负责资金管理的人,与他们谈话,希望他们能主动退还拿走的资金。
没想到这两人对李中权态度冷漠,不愿退赃,李中权见状顿时愤怒了,他愤然地说道:“要是在战场上,我一枪崩了你们,根本不需要废话!”即便是李中权如此愤怒,对方仍一副不在乎的姿态。
李中权明白如今是和平年代,必须要靠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于是他开始收集相关证据,与筹款委员会的成员一起整理证据,逐笔核对账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整理,李中权拿着证据交给了法院。
后来经过法院的审理,裁定两名工作人员犯了严重的经济罪,依法对两人进行了处理。在李中权等人的努力下,抗大第二分校纪念馆于2004年4月底建成,李中权出席了纪念馆落成仪式。
2011年,在建党90周年之际,李中权再次捐出了20万元给党,他说:“我热爱党,党就是我的母亲!”。2013年,李中权再次向慈善机构捐出了10万元,2014年8月4日,李中权在北京病逝,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