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期,因为战争聚少离多是常态。动荡的环境,我军将领多数经历了颠沛流离,更常常吃不饱喝不足。

对于那时的家庭,苦难居多,他们向往和平,更向往安稳的生活。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去争取,积极投身革命,同时也背井离乡。



1949年,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离家多年的44军政委吴富善终于有机会顺路回家看看。只是走时还是少年的他,早已成长,逐渐独一面,更成为了我军响当当的人物。



44军政委吴富善

说到吴富善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要知道他是我国开国中将,革命时期,他亦立下赫赫战功。

1911年吴富善将军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江西吉安县,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为了养家糊口,吴富善也需要从小为家里的生计着想。



这不十三岁,吴富善就一人去到城里当学徒,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布点他的打工生活就开始了。

时间慢慢拉长,吴富善也向往学习,1925年一听说开办了扫盲夜校,他刚忙就去查看情况,并加入了进去。他勇敢迈出了一步,也因此结识到此前他从未有机会接触到的人物和思想。



随着革命热情高涨,吴富善也深受影响,并在一些进步人士的引导下,他开始参加当地的工人运动,这时的他不过十六岁,却一点不比他年长的人员差。

在这些组织活动中,吴富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那么他的能力也就随之在增长,并担负重任。

而有了这些经历打基础,吴富善的革命之路只会越走越坚定。后来他还遇到了叶帅,在叶帅的鼓舞下,吴富善越发坚定革命的斗争,不仅展开过一定秘密工作,还在1930年顺利加入了我党,并参军入伍。

吴富善并非孤身一人,在他的带领下,还有上百名少先队员,他们的加入,可以说壮大了红军部队,并为我军带去坚实的力量。



革命斗争越发激烈,国民党大打出手,我军随之展开反“围剿”斗争,甚至无奈开始长征。

吴富善想要继续革命斗争,势必背井离乡,跟随红军脚步,开始这场未知的旅程。

他义无反顾,先后在红军部队担任了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务,无论其身边多么艰险,他始终没有放弃。

直到1936年,他得以去到延安,并进入延安红军大学学习。这恐怕是他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这段事情,可谓让吴富善受益匪浅,因为他得以听到毛主席等人讲课,坚定了信念,更提升了能力。

后来他留校当教员,当然也听从党的命令,展开革命斗争。这不抗日的战火燃起,吴富善便在第三抗日游击支队担任政委。



最值得一说的还得是在1938年,771团在吴富善和徐深吉团长的带领下,参与到神头岭的战斗中。

这场战斗,我们并不陌生。771团根据组织命令行事,他们先是埋伏在了废弃的工事里,然后随着作战行动展开,陈赓还在他们部队中抽出了一支小分队。



其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时机将浊漳河上的大桥炸毁,这样两岸的敌人断了联系,我军的时机也就来了。

各部队配合作战,772团3营切断了敌军退路,769团则陈锡联将军的率领,对黎城迅速展开了攻击。我军火力猛烈,敌军驻守在潞城的部队赶忙想着去支援,殊不知他们早已中计。



不仅退路被断,就是与对岸的部队也得不到联系,察觉不对后,他们赶往掉头,正是这时我军火力继续燃起,随着我军进攻展开,敌军只能防不胜防。

而且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敌军虽说武器装备先进,但还是发挥不出什么作用来。一场激战后,敌军尽数被歼灭,同时我军还缴获不少战备物资。



总之吴富善大大小小的战斗参加不少,同时也有负伤,陷入危险中。

到解放战争,他的革命斗志依旧不变,即使当时的东北已经在国民党的控制下,他还是冒着生命的危险,为解放工作出力,最后强攻之下,齐齐哈尔得以收复。



1949年,吴富善是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政治委员,历经千难万险,也立下赫赫战功,吴富善早已成为独挡一面,并是我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短暂的相见

1949年,吴富善仍然跟随部队展开解放工作,攻打到他的家乡,是无尽的思念。过去种种,无不是苦难,而过去多年,他也理应回家看看。

吴富善始终记得关照他的大哥和嫂子,当然还有其他的家人们。于是请了假,他便踏上回家之路。



虽说吴富善不想麻烦其他人,但在吉安军分区司令员的要求下,还是给他安排了一名警卫,并且县长也有亲自陪同。

虽说家乡变化算不得大,但走时的少年,这时已经长成,心性早已有了变化。随着离家越来越近,吴富善也便越发的激动。

只是几十年过去,他已经是部队政委,而哥哥嫂子还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再见面,一时间他们并没有认出来,得知是弟弟平安回来,他们无疑心情复杂,甚至多了些不知所措。

虽然是短暂的相见,但对彼此何尝不是温馨的一段。



不论吴富善的身份如何变化,那份亲情和感激是不会变的。吴富善看着以前关照自己的哥哥嫂子高兴,他们当然也是。

奉献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吴富善先后担任副政委、政委等职务,后来经过在军事学院战役系专业学习后,继续进入空军部队展开全新的工作任务,而后他先后担任司令员、副司令员等要职。

甚至还有到空军学院担任院长一职。

1982年奉献一生的吴富善逐渐退出空军领导班子,他没有因此失落,而是想着站好最后一班岗,尽可能的贡献力量。

他是一代英雄,即使退下来以后,吴富善也没有闲着,他将过去的经历进行整理,主要是在他主管空军军事训练工作期间,并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说为之后其他人的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知道意义。



其中张震就曾阅读、批示,而这何尝不是他留下的宝贵经验。

直至退休,吴富善也始终关心着国家大事,关注着我党乃至军队的建设,他革命一生,付出一生,终是为我党做出巨大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