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搜搜相关视频,俄乌战场上,惊现畜力后勤成员。
要说这些畜力车,它们还真不是战火中走丢的民间动物,而是俄军自用的“运输工具”。
早前,俄乌两军曾被传出双方在乡间土路上开着小电驴互射。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次遭遇战。
你看,他们都戴着头盔,还挺遵守交通规则!
视频中,双方的“电驴骑士”灵活地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打得有来有回。
以至于网友们说,这玩意还真挺适应现代战争的,应该普及。要是搁美军那边,怎么着也得给它重新命名一下——全地形快速响应单兵突击车,政府采购单价30万美元起。
不过,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随着战争的持续,别说是电驴,俄军居然开始用活驴了。
跟作为交通工具的电驴不同,毛驴主要是被用来运输物资的。
看品种,据专业人士推测,这些俄罗斯“军驴”,应该是力气大,耐粗饲料且抗病能力强的高加索驴。
要说俄军为何启用了如此原始的运输工具。首要原因肯定还是由于俄罗斯当下太缺钱,生产能力十分有限。
仗打了快三年,俄乌双方的战损,都是惊人的。
乌克兰那边有北约给源源不断的输血,但俄罗斯就只能靠自己了。
尴尬的是,早在曾经的苏联时代,全苏联曾有5大机车生产中心——基洛夫机械制造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制造厂、哈尔科夫运输机械制造厂和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它们共同缔造了那个苏军“钢铁洪流”的传说。
可如今,除了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运输机械制造厂,另外的四家俄罗斯境内的坦克生产中心,只剩下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仍在生产全新坦克。
很明显,战损的坦克和重型车辆,远远超过了俄罗斯本身的生产能力。随着战事持续,别说俄军,甚至连民用车辆都难以正常供应。
结果我们看到,中国车企的一堆车型都在俄罗斯搞贴牌生产——为了照顾他们的民族心,还特意给打上了“拉达”的标签(俄罗斯汽车的“老国货”)。
这种情况下,既要照顾民用,还得保障前线的物资运输,俄军就不得不启用传统的畜力车了。
毛驴运弹药虽然原始,但它的目标小,不耗费燃油,不用考虑机械修理费,运输成本低,执行任务的时候动静也不大。即便毛驴嗷嗷叫起来,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当地老乡家养的动物,而非军事目标。
(这驴还长得眉清目秀的)
更何况,仗打到现在,双方的战法也都在不断摸索。他们最早是正面硬冲,现在则多是两翼包抄,逐渐切断补给线,然后逼得守军崩溃。
事实也证明,在攻守双方都具备一定信息化通讯和侦察手段的情形下,要想复制一战二战那种密不透风的包围圈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形成半包围态势,想办法切断对方补给线,靠耐心和时间熬死对手。
也就是说,谁能保持后勤优势,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那么,当双方正常交通线都被封锁的时候,最靠谱的补给,自然就是走小路了。因此,用驴子搞后勤运输,还是有一定实用性的。
比如,美军就曾在与阿富汗地形相似的内华达山区建立了毛驴学校,集中培训美军骑驴,赶畜力车...
此外,美军不仅训练骑驴赶驴的大兵,也训练了大批“战驴”。
比如,驴子最麻烦的一个问题就是,会定时嗷嗷叫。其实,叫驴的叫,是它的一种情绪表达,多数旨在呼唤同伴,所以训练的话同样要进行集体训练。
当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境内设立的国民军战略投送中心,就肩负着训练军用毛驴的工作。在那里,至少有20万头毛驴接受过美军的“现代化军事训练”,能听懂双语指挥,并克服了定时鸣叫的习惯,心理素质过硬,不会因为肚子饿或者惊恐就激动的嗷嗷叫或者惊慌失措的乱窜。
你看,这是2007 年 10 月,来自第 38 步兵团第 1 营阿尔法连的美国士兵在用驴子驮送油桶和设备补给。
当然,乌克兰这边跟多山地的阿富汗不一样,特别是乌东地区,以大平原为主,能用机械车辆或者小电驴的话,肯定是不会太考虑上畜力车的。
只是,俄罗斯的产能实在有限,再加上严寒天气下,电驴的续航能力会大打折扣。所以关键时刻,用毛驴来应急,也算是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吧。
说到这儿,又会可能会问了,如今的俄军,他们会赶驴吗?是不是像咱们这边的很多青年人一样,连驴都没有面对面的见着过呢?
这个嘛,你看如今的俄罗斯网络上有句戏言,是这样说——在战争前线,你很难找到一个莫斯科人,或者圣彼得堡人。
要知道,两个特大型的国际城市,占了全俄人口比例的12.4%。
而前线俄军中,来自高加索地区和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这些经济条件较落后环境中的少数民族青年和农村壮丁,占比一直是很高的。
典型的像达吉斯坦、卡尔梅克、布里亚特、图瓦,雅库茨克这些原本就是游牧-渔猎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你看,这是前阵子跟乌克兰士兵肉搏的那位“超厉害”的俄军。他来自距俄乌交战前线7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的雅库特族,典型的东亚脸、小个子。如今已经被莫斯科方面授予了俄联邦最高军事荣誉——“俄罗斯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
所以,莫斯科,圣彼得堡那些大城市青年们没见过驴,并不影响前线的俄军赶驴车——他们原本就不属于一个世界的人。
其实,有关俄乌冲突,从一开始就有很多人说,这是一场低水平,高烈度的战争。
毕竟,一提到大国打仗,不少人的想象就是,空军炸,海军轰,随后步兵上去插旗。
可能你敌人都没见着呢,战争的胜负已经出来了。全程讲究一个非接触式作战。
典型的,当属曾经惊醒了全世界的海湾战争。
直到俄乌冲突爆发,世界各国才又一次“惊醒”——原来,海湾战争那种打法只适合一方全面碾压另一方的战争模式。
而当双方没有明显军事能力代差,且作战意志都非常坚定的情况下,战争必然会异常血腥和漫长,直到某一方的国力被彻底耗干。
更何况,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他们东斯拉夫人“战斗民族特色”一大特色就是,耐力好,不娇气,非常抗揍。不得不承认,这种民族性格,跟吃苦耐劳的毛驴,还真有的一拼...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