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大棋盘上,特朗普的回归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波澜。他尚未正式上任,便早早开启了“美国优先”策略下的无差别攻击模式,其挥舞的“关税大棒”,不仅打乱了邻国加拿大的发展节奏,也让大西洋彼岸的欧盟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同时,也为中欧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毫不掩饰地宣称,要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入美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5%关税,甚至还妄言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这并非他一时兴起的言论,早在竞选期间,他就多次提及此类关税计划,从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到对墨西哥进口汽车征收100%的关税,种种言辞表明他在贸易政策上的强硬态度。他还抛出“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奇谈,称若如此,加拿大人将享受大幅税收减免和更好的医疗保险,这种带有威胁与诱惑双重意味的言论,遭到了加拿大方面的广泛反对。特朗普此举目的众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解决国内低端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加拿大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木材、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以低廉的价格进入美国市场,对美国本土产品形成了冲击。另一方面,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实现所谓的“美国优先”,但这种做法无疑是短视的,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也将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美国贸易资料图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加拿大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展现出了强硬的态度。加拿大能源部长明确表态,如果美国对加拿大加征关税,加拿大将以牙还牙,展开报复。据知情人员透露,加拿大已经起草了一份价值1500亿加元(折合约1000亿美元)的报复清单,清单上的美国制造商品,旨在给美国造成最大的焦虑,同时将对加拿大自身的痛苦降到最低。像美国密歇根州出产的钢铁,佛罗里达州出产的橙汁等,都可能成为被报复的对象。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十分紧密,贸易额超过8000亿美元,美国是加拿大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加拿大也清楚,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存在风险,因此在面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时,选择了勇敢地捍卫自身利益。不过,加拿大也并非一味强硬,能源部长在威胁反制的同时,也释放出和解信号,表示加拿大可以购买美国的战斗机、潜艇等军事装备,还可以为美国提供关键矿产,试图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避免贸易战的全面爆发。



加拿大旗帜资料图

欧盟同样深受特朗普“关税大棒”和防务勒索之苦。特朗普之前执政时,就曾逼着北约成员国把防卫费涨到GDP的2%,还威胁要对欧洲商品加税,如今他再次上台,欧盟的紧张感飙升。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政策,目光逐渐转向了中国。欧洲理事会新主席科斯塔上任一个月,就主动给中国打电话,探讨中欧合作,还提及要搞好中欧建交50周年的庆祝活动。冯德莱恩在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更是14次提到中国,强调中欧合作能实现双赢,以及今年中欧建交50周年是深化合作的好时机。欧盟的这种态度转变,一方面是因为特朗普的施压让他们急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减轻经济和政治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对欧盟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2024年中国与欧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858亿美元,同比增长0.4%,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5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0%,自欧盟进口2694亿美元,同比下跌4.4% 。欧盟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则保持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近年来中欧双向投资流量也持续增长,显示出良好的合作势头。



冯德莱恩资料图

从机遇来看,中欧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欧盟在高端制造业、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优势,双方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欧携手合作能够为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带来稳定性和确定性。同时,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欧都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双方有责任探索维护国际贸易正常往来的路径,反对贸易问题政治化。然而,中欧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欧盟内部对中国的态度并不统一,部分国家受美国影响,对中国存在警惕心理,这可能会影响中欧合作的推进。此外,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对中欧合作采取一些干扰措施,以维护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但无论如何,中欧合作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双方应抓住机遇,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欧盟资料图

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虽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加拿大的强硬回击、欧盟的态度转变以及中欧合作的新机遇,都展现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各国积极寻求发展与合作的决心。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将取决于各国能否在合作与竞争中找到平衡,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