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已满两周年,如今迎来新的发展里程碑。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养老金产品也迎来扩容,包括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联接基金在内的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正式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
个人养老金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有何积极影响?产品目录扩容对业务和指数基金发展有何推动作用?当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难点和痛点都有哪些?2025年普通投资者应如何投资个人养老金产品,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本期《钛牛了,股市!》,钛媒体国际智库总监何俊妮,特邀济安金信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闫化海、招商基金渠道财富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邓和权、微博财经大V @望京博格,一起为投资者深度解析个人养老金政策与产品,详细介绍2025个人养老金投资全攻略。
重要观点:
1、闫化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以后,也就是说,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目标人群从 2 亿多人变成 10.7 亿人。理论上这 10.7 亿人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想象空间。
2、望京博格:我过去三年买的都是 2040、2050 或者 2045 这种权益比较大的这些FOF基金。然后这三年是赚钱的,因为我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市场低点,12000元额度 一次就买进去了。过去三年很多人买个人养老金基金是的人亏钱的,因为这些销售机构都是在年底推,过去三年正好年底都是高点,所以就是亏钱的。
3、望京博格:我今年是买的指数基金,我觉得未来我还会继续买指数基金。因为养老FOF基金的费率太贵了,虽然FOF基金的管理费是便宜的,但是你买的主动基金的管理费很贵。国内FOF问题就是双重费率,而且业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收费的原因,毕竟是超额收益无法覆盖费率。
4、闫化海:目前我们对养老金产品的配置和选择,可以分两步。第一步首先是说这四类产品配置比例,储蓄、保险、基金、理财,在这里面我们怎么去分配多大资金量给这四类产品?第二步,再在每一类里面选出具体的好产品进行投资。
对于这四类产品的配置,我个人理解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第一个维度是持有期限,这个资金你持有多长时间?是考虑一年、两年,还是 10 年、 20 年之后,持有期限长短对你的选择是有影响的。第二维度是个人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高的还是偏低的?第三个维度是你的预期收益大概是在什么范围?这三个问题先考虑好之后,再选择具体的产品的时候,就可以用我们个人养老金产品综合评价体系。
5、邓和权:从偏理性的角度,养老账户的钱是专款专用,缴进去以后要等到退休以后才能够取出来,所以它就是一笔长钱,也是一笔闲钱。从资产管理机构的角度,这笔钱比较适合去投养老基金,因为养老基金在这四类产品里面,它的风险是最大的,但同时它的潜在回报应该也是最高的。对于还处于年轻群体,离退休还比较远的投资者,我们建议如果有这个承受能力,应该把更多的资产和缴存余额投向养老基金,因为基金的潜在风险收益更有弹性,也更有助于去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6、邓和权:指数基金Y份额的纳入会对FOF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指数产品比较透明,同时又是Y份额,有费率方面的优势。不过, FOF 基金还是有一个量身定制的特点,它会根据股债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客户的风险收益特征,会从低波到中波再到高波不同类型,这种千人千面的产品设置模式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我个人也是倾向于这两类产品会共存的趋势。当然后续还是要看到底哪一类产品能够有更好的赚钱效益,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7、邓和权:在 2025 年投资者可能要尽量摆脱过去三年的投资思维,不要因为过去三年跌怕了,稍微有点反弹就选择止盈。我们现在不能说就一定是牛市,但至少我觉得现在已经不是熊市了。所以在这种震荡市,甚至是偏强一点的市场里,逢下跌去买,胜率和性价比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就是今年可以更积极一点,但是也要理性,同时最好是采取这种逢低分批、包括定投的方式去做一些布局,可能会更好一点。
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已是最优解,全国推广增量空间巨大
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4年6月,已经有6000多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分析指出,截至2023年末,预计个人养老金缴存金额约280亿元,个人养老金账户实际缴费率与人均储存金额仍处低位,“开户热投资冷、缴费意愿不高”难题仍待解决。
何俊妮:这次全国推广新政有哪些亮点?对个人养老金推广有多大的积极影响?能否有效解决当前个人养老金的痛点、难点?
闫化海:个人养老金目前确实普遍存在缴存少、投资也比较少的现象。根据人社部2024年 11 月底的数据显示,实际开户人数是 7,279万人,也就是接近 7, 300 万人,开户人数还是不错的,超过了企业年金参加人员。但是实际的缴存的规模只有470多亿元,人均只有不到 700 块钱。
那么,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以后,也就是说,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目标人群从 2 亿多人变成 10.7 亿人。理论上这 10.7 亿人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想象空间。所以2025年以及未来几年,个人养老金都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国推广,最大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于,意味着我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已经全面建成了。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柱是个人养老金,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对于个人养老金的未来发展,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个人养老金发展是长期的过程,美国IRA(个人退休账户)从上世纪70年代建立到80年代中期,十年时间的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同时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前几年更多是一个积累不断增长和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会有十几年的一个稳步发展,之后才有比较大的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在这两年试点中,个人养老金确实也存在一些大家讨论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提取个人养老金时会有3%的税率;一些银行上线的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有限,不少个人投资者买不到自己看好的产品;另外目前每年缴存一万二的额度,对很多人来说觉得有点低;还有这两年国内股市整体表现低迷,像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的业绩也不及预期,这也导致大家对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总体而言,民众对个人养老金的认知和理解还是存在相当的不足,还需要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这也体现在对产品的认知上,个人养老金一共有四大类产品,包括储蓄、理财、保险、基金,保险里又分两全保险、年金保险等,基金除了养老FOF基金,现在又新增了指数基金。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这些产品,或者只了解其中一部分,在选择上就会面临困难,不会选。
因此,我认为通过各种方式,像我们今天这样邀请专家、大V来一起交流,提高大家对个人养老金的认知,做好投资者教育,让更多人能够更好的了解个人养老金,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持续去做的事情。
何俊妮:邓总,咱们招商基金以往发布过《养老金融规划白皮书》,收集了非常多的问卷,也总结了普通民众对于养老金融的困惑和规划,里面有一些结论,我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 大多人居民对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还是保持着观望态度
- 税优不足是居民不愿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主要原因
- 居民偏好相对规律的缴纳方式,养老储蓄在产品选择中高居首位
- 95%居民认为需要有专业投顾提供养老规划服务,但对投顾态度呈两极分化
在过去的2024年,您觉得国内民众对养老金融特别是个人养老金的认知和规划上,有哪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您认为去年底个人养老金全国推广的新政会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邓和权:2024 年,民众对于养老金融、特别是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认知还是有一些变化和提升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得益于政策的助推,从首批试点城市扩展到全国,这是一个很大的明确的政策助力。第二,就是整体的金融教育的增强,包括像我们今天的这样的直播,还有银行、券商、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都在持续做养老金投资相关的投教和直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对于养老经济三支柱的关注和理解。
第三,产品的多样化和客户的个性需求。随着个人养老金产品扩容,相较于前期投资者可以有更多的一些产品选择,以公募基金为例,像中证A500ETF这样的指数类产品,现在也已经纳入到个人养老金产品中。
何俊妮:博格老师好,我注意到您是已经买了三年的个人养老基金,而且2025年的12,000元也是早早的就买入了几只指数基金,您在微博上也和很多粉丝互动关于个人养老金投资的话题。您怎么看去年底的个人养老金全面推广新政的影响?您的粉丝对个人养老金投资最关心的是哪些问题?
望京博格:首先个人养老金这个制度很好,但是所有的事情发展需要时间。我觉得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这三年已经发展很快了。其实美国的401K (401k计划也称401K条款,401k计划始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是 70 年代才有的,到 2000 年,过了差不多 20 多年,参与率也不到50%。后来到 2006 年美国搞了一个默认方案,就是不用大家自己去申报参加,直接默认参加,参与率才提高到了 50% 以上,整个过程可能用了 30 多年的时间,我们才用了三年的时间,我觉得我们这个过程还是挺顺利挺快的。
中国的政策是免税,你交个人养老金的时候真的是把税免了,然后退休的时候提 3% 的税。这比美国要强很多,美国的个人养老金是你交的时候是免税,提的时候是递延税收。比如说你交的时候是 20% 税率,提取的时候也是 20% 税率,你提的多税也很高。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个人养老金政策就非常好了。
另一方面,普通人的金融知识是匮乏的,不知道买这个产品有什么好处。所以我就是以自己作为一个投资者的实际操作来展示给大家看,我过去三年买的都是 2040、2050 或者 2045 这种权益比较大的这些FOF基金,然后这三年是赚钱的。因为我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市场低点,12,000元额度 一次就买进去了。但是过去三年很多人买个人养老金基金是的人亏钱的,因为这些销售机构都是在年底推,过去三年正好年底都是高点,所以就是亏钱的。
我今年是买的指数基金,我觉得未来我还会继续买指数基金。因为养老FOF基金的费率太贵了,虽然FOF基金的管理费是便宜的,但是你买的主动基金的管理费很贵。国内FOF问题就是双重费率,而且业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收费的原因,毕竟是超额收益无法覆盖费率。
关于12,000的额度问题,如果额度提高,就很容易造成贫富差距,越有钱的人越买,然后越减个税,然后穷人本来不交税,参与不到机会。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但至少目前来看,现在这个模式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折中方案了。比如纳入指数Y份额,我买的是红利和科创,就是一边是进攻,一边是红利防守。现在它的费率差不多千分之一点五,每年加上托管费千分之二,这我觉得已经非常好了。
另外,投资者教育这件事很难,我也是金融机构出来的,但是我给别人讲很多道理都没用。最后发现就是作为投资者晒实盘,大家看到你买基金赚钱了才信。所以如果你让大家买个人养老金基金,他不赚钱,那肯定不会再投。我觉得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现在的这个模式已经是在各方博弈情况下的一个最优解了。
个人养老金产品如何选择是难点,养老基金更适合长钱投资
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自12月15日起,全面施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其中提到,优化产品供给,在原基础上,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目前,面向个人销售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储蓄类产品、理财类产品、保险类产品和基金类产品等四类产品。
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公开数据,截止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946只个人养老金产品,其中:储蓄产品466只、保险产品168只、理财产品26只、基金产品286只。
对于已经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且缴存个人养老金的人来说,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产品选择难。
何俊妮:咱们济安金信也推出了独具特色的个人养老金综合评价体系,现在也是升级到了2.0版本。先请闫总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个人养老金产品和评级体系。另外,个人养老金持有人如何应用评价体系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呢?
闫化海:刚刚主持人提到了面临着 900 多只产品,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也面临着很大的选择困难。因为这几类产品属于不同类别,储蓄和保险属于表内业务,理财和基金属于表外业务。另外很多人熟悉保险但不熟悉基金,熟悉基金的人又不熟悉保险。保险产品里又分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几类,基金里又包括指数基金和FOF基金,FOF基金又分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此外还有理财产品等等,上述产品类别非常复杂。所以,我觉得普通人想全面了解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前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还是更多需要专业机构帮客户去了解和选择合适产品的。
济安金信养老金研究中心,四年前就开始做养老金的产品评价,最开始是做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养老金产品评价。这两年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试点之后,更多开始做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评价。2024年6-7月份,济安金信养老金研究中心已经创造性地建立了整个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之后,把国债、指数基金都纳到我们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来了,将个人养老金产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版本升级为 2.0 版。
下面结合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评价,简单介绍如下。
1、个人养老金储蓄产品的评价
对储蓄产品的评价,通常是看期限和利率。现在济安金信增加了一个宏观审慎评级的指标。大家知道银行是按照宏观审慎监管的模式进行的。增加宏观审慎评价维度,可以对储蓄产品多了一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从期限、利率、银行宏观审慎评级三个维度对储蓄产品进行综合评价。
2、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评价
保险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这类产品是每年结算的,年初提供上一年度的结算利率,结算利率由保险公司自己决定并通过公司官网对外发布;另一类产品是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产品,这类产品非常复杂,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个体差异大,因人而已,具体看个人的需求和自身情况。
年金保险产品和两全保险产品是传统的保险产品,按照大数法则精算确定的,这类保险产品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保险产品方面,如缴费年龄、领取年龄、领取方式、现金价值等等,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具体分析,千人千面;二是保险公司方面,监管给保险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标;三是增值服务方面,看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有哪些?如养老社区、重疾绿通等。
3、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评价
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产品完成了净值化转变,具备了理财产品评级工作基础。在对理财产品深刻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济安金信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银行理财产品及管理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银行理财行业特点,创新性地将宏观审慎评级引入到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中,分别从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业绩稳定性、择时能力、宏观审慎评级等方面,对银行理财产品及产品管理人进行综合评价。2022年8月起,济安金信正式发布《银行理财产品及管理人评价报告》,公开披露银行理财产品及管理人评级结果。
4、个人养老金基金类产品的评价
个人养老金基金类产品包括FOF基金和指数基金。2018年证监会开始发行养老FOF基金,济安金信公司作为公募基金评级机构,2019年开始FOF公募基金的评级工作。FOF基金评价体系由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选基能力、择时能力四个评价维度构成,每个评价维度由多个具体评价指标组成;济安金信对指数基金的评价体系由基准跟踪能力、超额收益能力、整体费用三个评价维度构成。
济安金信每个季度对FOF基金和指数基金进行客观公正的公开评级,整个评价过程完全是客观的、可量化的,没有人为干预和主观评价。
从公募基金的投资角度来看,FOF基金和指数基金的A/C份额和Y份额是一致的,各份额基金具体同样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投资经理等,不同点仅在于资金来源和管理费率。个人养老金基金类产品(即FOF基金和指数基金的Y份额)的选择,可以参考其公募基金主份额A份额的公开评级结果。
闫化海:目前我们对养老金产品的配置和选择,可以分两步。第一步首先是说这四类产品配置比例,储蓄、保险、基金、理财,在这里面我们怎么去分配多大资金量给这四类产品?第二步,再在每一类里面选出具体的好产品进行投资。
对于这四类产品的配置,我个人理解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第一个维度是持有期限,这个资金你持有多长时间?是考虑一年、两年,还是 10 年、 20 年之后,持有期限长短对你的选择是有影响的。第二维度是个人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高的还是偏低的?第三个维度是你的预期收益大概是在什么范围?这三个问题先考虑好之后,再选择具体的产品的时候,就可以用我们个人养老金产品综合评价体系。
何俊妮:邓总,咱们招商基金的养老金融规划白皮书里有提到,理想的养老金融产品画像是,居民更青睐收益能跑赢通胀、最短持有期适中约 3-5年期和低权益中枢的产品。相较目标日期型,居民大多选择目标风险型产品。作为首席财富管理顾问,您对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选择有怎样的建议?
邓和权:对于普通的投资者,大家可以按照它的风险收益特征做一个简单的排序或选择。比如说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可以归结为低风险的类别。养老理财其实风险也比较低,基本上和大家买的一些日常的理财都差不多,但在这四类产品里,相对来说理财比存款和保险的风险收益特征要稍微高一些。
而风险收益特征比较复杂的就是养老基金,大概可以分成这种低、中、高的这样的一个选择。具体到每一个投资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于风险和收益的要求和偏好,可以先来做一个最初级的对号入座。
从偏理性的角度,养老账户的钱是专款专用,缴进去以后要等到退休以后才能够取出来,所以它就是一笔长钱,也是一笔闲钱。从资产管理机构的角度,这笔钱比较适合去投养老基金,因为养老基金在这四类产品里面,它的风险是最大的,但同时它的潜在回报应该也是最高的。对于还处于年轻群体,离退休还比较远的投资者,我们建议如果有这个承受能力,应该把更多的资产和缴存余额投向养老基金,因为基金的潜在风险收益更有弹性,也更有助于去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何俊妮:博格老师刚才提到,其实目前养老基金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不是一个特别划算的生意。您作为基金大v,您选择的都是基金产品,包括前年和去年买的是养老FOF,今年买了指数基金。但是我们看到像之前招商基金的养老金调研数据里,大部分的这个居民还是选择了养老储蓄产品。
另外,像我我自己是在招商银行开通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也做了缴存,但是目前还没有买任何产品,还没有选好。招行的客户经理给我打电话就推荐一款可能收益率能达到4%的保险产品。您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个人养老金产品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望京博格:我先回答你刚才那个问题,收益率 4% 的保险,这个问题很多人来问我,这个保险的收益率是4%,然后你买了 100 万,你认为每年的收益是100 万的4%,对不对?但实际上是这个保险价值的4%,那保险价值就不是 100 万,可能是七八十万,这是大的问题。但为什么银行推荐保险?首先就是保险提成高,第二就是保险要到很多年之后才看到结果,它的风险是滞后的。
而养老金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不是亏钱的风险,是有可能跑不赢通胀,这个是最大的风险,那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关于养老金买什么合适,这个结论已经验证过很多年,就是买目标日期产品,2040、2050。但不是中国这种目标日期,是美国那种目标日期,就是人家的管理费可能是万5、万3,中国的目标日期管理费有的一年1%,这个太高了。所以我现在买指数基金,就是因为它费率低。如果未来国内的目标日期产品的费率和指数基金一样,我就买目标日期产品。
指数基金Y份额对FOF影响大,降费率或是养老FOF未来出路
备受关注的是,在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中,增加了权益类指数基金品种,首批即纳入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其中跟踪各类宽基指数的产品78只,跟踪红利指数的产品7只,包括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联接基金等。
何俊妮:博格老师在微博上有一个观点,说指数Y份额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对于FOF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另外您觉得养老FOF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望京博格:首先,对 FOF 的打击是因为它费率太贵了,并不是对这个产品的打击。现在 FOF的一个产品,综合费率差不多下来要1.5% ,指数基金是1.5‰ 。费率的影响很大,因为一个产品能不能跑赢市场非常不确定,但是每年多一个点的费率,还是一个复利,每年就差很多点。就给大家讲个段子,最近监管不是要求这个基金经理跟规模不挂钩了吗?对吧?然后由他的主动基金也要求降费率,就绝对点太贵了,降到 6‰ 。
国内FOF问题就是双重费率,而且业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收费的原因,毕竟是超额收益无法覆盖费率。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Y份额,期初都是FOF,而且给了费率优惠-FOF管理费打五折,问题是FOF费率五折了,但是FOF买的基金管理费一分钱也没有打折, 例如之前底层主动基金是1.2%的管理费,FOF是0.8%的管理费,合计费率是2.0%(这个还没有考虑到申购赎回费啥的),现在就给FOF管理费打五折,变为底层主动基金是1.2%,FOF是0.4%的管理费合计是1.6%,看起来依旧挺高。若底层买的指数基金,FOF的0.4%管理费比指数基金的0.15%费率还要高。
指数Y份额纳入个人养老账户,按Y份额管理费打五折的逻辑,指数基金0.15%的管理费再打五折的话就是0.075%了,按这个费率无论长期持有中证A500指数、红利指数都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可以等到半年报,看指数Y份额的规模,我觉得指数Y分额的规模增速会比 FOF增速大很多,我身边很多大户或者很多人这次买个人养老金基金要比之前还要积极一些,都买的是指数的Y份额。
FOF在国内的发展一直萎靡不振,FOF在海外的发展也是一直萎靡不振,直到多资产指数的产品的推出,海外FOF专家们厚脸皮的把多资产指数纳入“FOF”范畴之后,才显得FOF规模很大。
如何界定什么FOF呢?名词意义上是投资基金的基金,而且要多收一层管理费。但是海外的很多资产指数,有些通过构建指数的方式把股票与债券资产都放在一个指数基金里面,有些是通过投资股票指数基金与债券指数基金实现的,关键人家也没有再收一层管理费,所以FOF不一定非要再收一层管理费。
指数基金Y份额的推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没有增加任何的劳动成本,也没增加人员成本,就增加了一个Y份额。现在国内想做一些超额收益很难了,但是如何通过降费率提高收益,还是比较容易的,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我可能就会通过指数Y份额去构建一个自己的资产组合。
闫化海:指数基金是被动投资,在国内外,目前都是市场主流。美国的被动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主动基金。2024年 9 月份,中国的指数基金规模也已经超过了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规模。指数基金在全球市场都是被非常认可,并且发展空间很大。
从费率角度,我也很认同博格老师的观点,确实指数基金Y份额对养老FOF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我这里主要想从其他角度对这两种产品做更多的比较。
第一个维度,是主动性和被动性、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的维度。FOF基金是主动投资,指数基金更多是被动投资;
第二维度,FOF基金 100% 配的是基金,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两种,目标日期基金的权益仓位有一个下滑曲线,从百分之八、九十到百分之十、 二十都有,它有不同的目标日期(对应个人的退休时间);目标风险基金包括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等。但是指数基金不一样,目前的指数基金 100% 持仓全是股票,一直是维持高权益仓位。所以指数基金是一个高风险、高波动的品种,而FOF基金相对来讲更稳健一些。
我这里统计了从 12 月中旬全国推广以来到上周五1月 10 号,FOF基金和指数基金的平均业绩收益数据。 201 只FOF基金的平均收益是-2.09%, 指数基金这 20 来天的收益是-5.44%。
也就是说,在这20多天时间,指数基金的波动比FOF基金要大。指数基金涨的时候涨的很多,跌的时候也会跌的很多。
FOF基金以后的发展方向怎么样?我觉得未来这两类基金还会长期并存。从国外来讲,目标日期型FOF长期是最适合养老的一个产品。2018年证监会出台养老基金指引的时候,坚持采用FOF基金的形式的原因?是更多从养老属性出发,首先要安全稳健的考虑,这和FOF 基金低波动稳健的特性是非常匹配的。
所以不管是FOF基金还是指数基金,从长远来看,只是适合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像博格老师那种高风险偏好,并且对指数有充分了解的专业投资者,可能更适合用指数基金构建组合。但对于普通大众,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讲,用目标日期 2040、2045、2050 来构建组合是比较合适的。2030、2040、2050 这是代表退休的时间,这个时间越长,它的股票权益仓位由高到低,是不断在下行的。我们统计数据也特别有意思地呈现了这种客观的规律。比如说2025-2060目标日期基金,从去年12 中旬到2025年1月 10 号,2025年目标日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0.13%,2030—2038 年目标日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2.11%, 2040 ~ 2048 的平均收益率-2.96%,2050—2055 年目标日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4.42%,2060年的平均收益率 降为-4.76%,也就是说,期限越长,权益仓位越高,股票下行期间它会跌的越多,反过来如果是牛市的情况下,它会涨的越多。这跟它这个产品属性非常非常吻合。
所以不管是FOF 基金还是指数基金,它可以适合不同的风险偏好。从目前来讲,为什么增加指数基金,刚刚其实主持人也提到,是为了更多专业人士或更多懂基金的人去做投资。不管是中证A500,或者沪深300、科创 50 等等这些指数的构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选择指数基金进行投资,首先要对指数有所了解,这是必要的前提。
邓和权:指数基金Y份额的纳入会对FOF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指数产品比较透明,同时又是Y份额,有费率方面的优势。不过, FOF 基金还是有一个量身定制的特点,它会根据股债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客户的风险收益特征,会从低波到中波再到高波不同类型,这种千人千面的产品设置模式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我个人也是倾向于这两类产品会共存的趋势。当然后续还是要看到底哪一类产品能够有更好的赚钱效益,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2025年应摒弃熊市思维,当前可分批布局养老基金
何俊妮:2025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再次经历持续下跌,几位嘉宾怎么看后续市场表现?现在是布局养老基金的好时机吗?如何配置?养老基金在2025年能否翻身,获得不错的收益?博格老师,养老基金也需要择时操作吗?
望京博格:我个人是觉得,就12,000的额度,也不值得花太多精力,今年有了新的额度,正好1月 3 号大跌,就买了。养老FOF,还是要选择低点买入,像2040、2050这些都是长期锁定的,所以不用考虑高点止盈的问题。指数Y份额是买卖自由的,当然可以波段操作。
关于未来市场,我还是比较偏乐观的,但是我乐观不代表盲目追高,我不会在贵的时候买,我会选择认为自己觉得便宜的时候去买。
闫化海:目前是指数基金相对的比较低的一个位置,如果从长期持有来看,可以陆续的买入。另外,选择指数基金产品时,不光要看本产品本身,同时考虑公司和基金经理可能会更好一些。
如果个人买养老FOF基金,假如个人退休是 2040、2045 年,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去管理资金,就直接买就行了。当然也要考虑基金公司,基金的规模,投研能力,基金经理的实力等综合几个维度。
邓和权:刚才主持人也提到过去几年投资养老基金客户体验不是很好。我个人认为今年可以更乐观一些,因为去年9月底的行情,应该来说是给市场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包括政策的一些转向以及其他方面。所以在 2025 年投资者可能要尽量摆脱过去三年的投资思维,不要因为过去三年跌怕了,稍微有点反弹就选择止盈。
在 2025 年战略上可以更积极一点,当然同时大家可以学习一下博格老师的操作,就是跌了就买。过去三年可能你跌了就买,买了就被套,但是从去年 9 月份以后,其实你跌了去买,往往是买在一个低点,因为市场已经摆脱了过去的这种单边下行。
我们现在不能说就一定是牛市,但至少我觉得现在已经不是熊市了。所以在这种震荡市,甚至是偏强一点的市场里,逢下跌去买,胜率和性价比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就是今年可以更积极一点,但是也要理性,同时最好是采取这种逢低分批、包括定投的方式去做一些布局,可能会更好一点。
更多节目内容详见钛牛了,股市第33期
风险提示:嘉宾分享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
添加「牛钛师小助手」,回复“投资群”加入牛钛师投资社群,在群里我们会不定期分享关于投资理财的新鲜资讯、来自专业金融大咖的精彩观点、干货教程、权威研报,也会不定期邀请知名经济学家、意见领袖、投资大佬为大家答疑解惑、传道授业。
请输入图说
更多宏观及投资干货内容,扫码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请输入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