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扫描整理了一些暗号老师的老照片。我发现老照片的魅力反而是那些非创作主体的,不经意间被纪录下来的“非决定性瞬间”。
“小朋友们,坐上航天飞行器飞向祖国的兰天吧!”的电动航天飞行器。
北京亚运会会徽的游泳圈和那个时代的泳衣款式。
国民饮料健力宝和北方国民饮料通化红葡萄酒。
闯入镜头配合演出的路人甲小哥哥。
八十年代云冈石窟第九窟前室北壁菩萨的保护状态。
骑马难上骑虎难下和北京动物园的黑犀牛,很可能是编号67-1的那只。1957年,奥地利动物贩子Heini Demmer用包括两头黑犀牛在内的一批动物从北京动物园换得一只雌性大熊猫。那两头黑犀牛编号57-1和57-2,在北动繁殖了三次,分别是65-2(雌),67-1(雄)和70-2(雌)。1971年,因为管理不善,雄性57-1与一头雄性印度犀发生冲突,后死亡。65-2去了上海动物园,75年病死。70-2在1994年犀牛河马馆建成之前不久,死于游客投喂。同年,67-1也病死。照片里可以看到饲养条件很差的北动老犀牛展区和状态很糟糕的老犀牛。从犀角判断应该是雄性的67-1。
50吨的多田野起重机,和嘉陵70摩托,那个年代气派得很。
那时候还可以随便爬的应县木塔和老拉达车。
爹带娃的黑袜子,和祖孙三代波斯猫。
在数码随便删和AI一键消除路人的年代,这样的“非决定性瞬间”可能越来越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