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和关税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用风马牛不相及形容,偏偏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问题为理由,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老实说,这个借口还不如7年前“公平贸易”来得坦荡。

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禁毒最严格,执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在2019年更是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的国家。

反倒美国自身,既是世界最大芬太尼类药品生产国,还以全球5%的人口,消费全世界80%阿片类药物,在医药资本拉扯下,美国毒品问题已彻底失控。

解决不了问题,就把问题抛给别的国家,倒是很符合美国一直坚持的“内病外治”行事原则。

此次加税涉及三个国家,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其中对华商品只加了10%,少于另外两国的25%,听着还不错,起码没有之前叫嚣的60%那么多,但实际影响没那么简单。


归根到底,美国把矛头对准了东大。

一个是自301调查以来,中国陆续被加征了不少关税。

半导体、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加征25%,其余商品加征税率去到3%到7.5%,平均下来也有近15%,加上这次的10%,一点不比加墨两国低。

再一个,对另外两国的加税,大部分是朝中国来的。

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早前达成《美墨加三国协定》,互相贸易关税几乎为零,于是吸引不少中国厂家进驻,尤其是墨西哥,出口美国的大部分产品基本为中国制造。

国产商品中转一下,或者加上一道组装工序,就能绕过制裁,进入美国市场。

本来这是三方心照不宣的秘密,美国得面子,中国得里子,墨西哥也可以跟着喝点汤,三国配合天衣无缝,各取所需,是真正的和谐贸易。

可到了特朗普2.0时代,美国连三国协定都不管了,说撕破就撕破。

除了要打压中国,懂王还想顺带敲打周边两位小兄弟,毕竟上任前挥舞的施压三板斧效果不错,直接把特鲁多给吓辞职了。

毫不例外,这又是一次服从性测试,要是能令加墨两国让步,一个乖乖缴纳保护费,给北约成员国打个样,一个配合自己修围墙、驱赶非法移民,那最好不过。

实在敲诈不成没啥影响,就当新官上任三把火,立下马威。

加拿大和墨西哥向来一压就跪,特朗普更多次宣称特鲁多是个软柿子,只是没想到两国领导人如此硬气,美国才刚宣布加税,他们便立刻反制,宣布对美国商品同等加税25%。

美国被加墨硬怼打了个措手不及,为了找补回来,白宫紧急宣称加拿大误解他们了,美国并没有想打贸易战的意思,还说加拿大政府理解能力有问题,墨西哥也过于认真了,这次纯属玩笑。


一番“州官放火”式的辩解后,特朗普主动给两国领导人打电话,安抚情绪,随后宣布暂停对加墨两方加税,算是把事揭过去。

虽然落了面子,可特朗普依然坚称谈判成功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如他所愿,纷纷加强对边境的管控,毒品泛滥和非法移民问题得到大力缓解。

这两个问题确实很严重,尤其非法移民,称得上特朗普的心头大患,可明眼人都清楚,懂王苦心策划的2.0版本关税制裁,当然不是奔着毒品和移民问题去的,深层目的是振兴美国经济。

最关键要点,先要促进工业回流。

等美国工厂雄起,扭转中美顺差就不是什么幻想了。可美国工业空心化的程度,远超白宫想像。

美国现代工业顶峰期是上世纪60年代,工业产出占全球比重一度高达60%,名副其实世界工厂。

可自打往外转移低端产业链后,资本家发现产业外包带来的红利,让人欲罢不能,搞制造业多累啊,吃力不讨好,利润还低,不如搞金融带来的零头。

沉迷金融烂钱的代价是,去工业化浪潮一发不可收拾,如今美国工业产出只剩10%左右,这点产出比,与美国占全球25%的GDP比重是极不匹配的。

中间的缺口自然被金融泡沫塞满,债务越来越高,通胀长期高企,足以成为压倒美国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管民主共和两党怎样明争暗斗,为了不让根基崩掉,至少在重振工业这块,他们挺齐心的。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发起的削减所得税、万亿基建、能源计划,到拜登时期的《通胀削减法案》、连续加息周期等等,无非是想把各国外流资本吸引到美利坚,促使工业回流。

这里补贴,那里制裁,搞得声势浩荡吗,可最终效果聊胜于无。

劳动力成本高昂、电网不稳定、原材料加工能力缺乏,加上老百姓对工业复兴意愿不高,就算进不了写字楼工作,宁愿到快餐店、商场打两份兼职,也不愿进厂拧螺丝,导致美国工业回流徒劳无功。

特朗普政府当然知道,几十年沉疴痼疾,不是一个关税大棒能挽回的。

哪怕封锁加墨市场,中国商品依然能从东盟、南亚、拉美等大区流入,美国总不能统统拉清单吧,如此一来,扶持第三世界打压中国的意图,就成笑话了。

贸易战没有哪方能全身而退,可真要拼到最后,受损最深的说不准是谁。

北美市场对中国制造刚需就在那里,光靠西方产品,无法解决生产和通胀问题,对中国商品加税,实际就是给美国企业和老百姓上强度。

雄辩如懂王也必须承认,加征关税将使全美家庭平均将增税 830美元,大家伙又要勒紧裤头带了。

一荣皆荣,一损皆损,对中国加税会给美国经济造成多大破坏,白宫方面支支吾吾,不过肯定不符合振兴美国原则。

1.0任期的贸易战,足以证明对中国加税不可行,为何特朗普二进宫后,依然照葫芦画瓢?

原因之前的文章提到过,特朗普特别想和中国促膝长谈,尽快与东大达成协议,从而借助工业克苏鲁的力量振兴美利坚。


他在就任前所说的,“美中两国联手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不是戏言。

在特朗普看来,他对中方挺有诚意的,又是公开场合吹捧,又是主动暂缓封禁TikTok,要是换成日韩,直接敲大棒就行了,像当年的广场协议和半导体协定一样,无需客气。

正式加征关税前,特朗普甚至还说,“当前中美关系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并表示可以的话,会尽力避免加税。

问题是,特朗普的“诚意”连虚情假意都算不上,口头客套一番,背地里下黑手从不手软:

上任前多次想把中国拉进俄乌旋涡,挑拨中俄关系;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钳制中国的贸易链条;最后是如约而至的加税大棒。

大棒加红枣,恩威并施,经典的极限施压套路。

老实说,不是中方不愿意谈,高层一早放话,中国不一定谋求绝对的顺差,可按照特朗普动辄压榨对方、漫天要价的风格,根本没办法谈。

就算勉强达成协议,以懂王反复无常的性格,撕毁协议不过是随手的事, 何况谈判最大原则,谁主动,谁就被动。

新一轮对华关税生效后,特朗普本以为能以关税为筹码,逼迫中方主动与其谈判,好趁火打劫,然而最终越洋电话没等来,反而迎来一份对美反制清单。


这份加税清单,讲究精准打击——打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冲击美国页岩油革命;制裁农机、大排量汽车,挤压美国农机、汽车大厂生存空间;对钨、碲、铋、钼等25种稀有金属产品及技术实施出口管制,钳制美国军工复合体命门。

显然,一套组合技直奔美国政府软肋,美国想要以战促谈,中方也不会屈服,干脆以战止战。

长远来说,谈是必须要谈的,毕竟合则两利,合作共赢是当前主旋律,可什么时候能谈,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要么心平气和,少来敲竹竿那套,带着诚意与中方会谈,要不然等全美各地民怨滔天,中期选举形势岌岌可危时,也是不错的对话时刻。

—— END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