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视力问题,特别是近视,为了不让孩子早早戴上眼镜,从小就做好各种近视预防的措施。
但有一种视力问题,发生率不比近视低,不仅也会让娃早早戴上眼镜,预防近视的手段,还对它还都不管用!
这个视力问题就是散光。
相信不少成年人也不知道散光和近视的区别,让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看看你能不能区分:
近视是看远处的物体模糊不清,散光则是无论远近,看到的物体都有重影。
散光有哪些表现?要怎么预防?散光了又该怎么治疗?
下面我们来跟大家仔细讲讲「散光」的问题。
婴幼儿散光发生率很高
超过一半孩子都有
先来通过几组数据,看看婴幼儿中散光到底有多高发。
一份对香港地区 522 名学龄前儿童散光患病率的调查中显示:完全没有散光的儿童,占比仅有 10%~20%。
横轴为儿童年龄,纵轴为不同散光度数的占比,0.00 D(即完全无散光)在各年龄段中占比约 10%~20%
另一份对天津 583 名 1~18 个月婴幼儿的视力问题调查中则显示:散光度数超过 150 度的婴幼儿,占比高达 49.9%。
1~18 月龄孩子中,散光度数超过 150 度的占比为 49.9%
散光比近视出现得更早
也更不容易被发现
散光和近视一样,都是对眼球屈光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不同的是,大部分孩子在 0~3 岁都存在散光的问题。
这是因为:只有当眼球的形态非常完美时,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才会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只不过现实中的眼球大多都不完美,会长成什么样子是一个随机事件,大多数不是这里扁一点,就是那里偏一点。
不同方向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很难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网膜的多个位置形成焦点,就出现了看东西重影的情况。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大多数孩子天生就是「散光眼」,是没有异常表现的,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娃看东西时表现出了异常反应,散光度数往往已经很高了。
散光发现不及时
可能会引发其他视力问题
随着眼球不断发育,大部分孩子在 3 岁左右时,散光度数就会慢慢降低甚至消失。
但有些孩子的散光度数不会随年龄缓解,甚至可能在 3 岁内就已经超过了生理性散光的度数范围。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矫正,为了获得清晰的视力,娃就会采取一些错误的用眼姿势,进而引发其他视力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采取眯眼睛、歪着头看东西的方法,这样确实可以帮助孩子看得更清楚,但是代价是:不正确的习惯进一步造成视力减退。
此外,由于「散光眼」超过一定度数之后,无论看远、看近都朦胧不清,有些孩子还会不自觉地缩短与注视物的距离,长此以往还很容易出现调节性视疲劳。
最糟糕的是,我们的眼睛也是用进废退的,当娃的散光度数 ≥200 度,或者一只眼的散光度数,高于另一眼 100 度及以上时,散光性弱视的风险也会增加。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散光无法被预防
做好三件事,尽早发现和矫正
前面我们说过,散光是一个随机事件,因此也无法被预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做好三件事,尽早发现尽早矫正,来降低散光引发其他视力问题的概率。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建立眼睛健康档案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建议,儿童从出生到 6 岁,要进行 13 次眼科检查:
● 新生儿期 2 次,分别在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时;
● 婴儿期 4 次,分别在 3、6、8、12 月龄时;
● 1 至 3 岁幼儿期 4 次,分别在 18、24、30、36 月龄时;
● 学龄前期 3 次,分别在 4、5、6 岁时。
一般建议在 24 月龄起,开始给孩子做屈光度数筛查。等到宝宝学会查视力以后,就可以建立眼健康档案,查视力、度数,有条件的还可以查眼轴,保持半年定期检查。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保持用眼距离,如果观察到孩子有歪头看东西、眯眼睛、揉眼睛等表现,要提醒孩子。
如果次数很频繁,最好及时带娃就医检查。
保证户外时间
还是老生常谈的保证充足的户外时间:每天累计 2 小时,或者每周累计 14 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无论孩子有没有视力问题,最好都要做到。
最后,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散光问题,也不要焦虑,听从医生的建议,坚持做好复查。
在没有其他眼部疾病的情况下,对于以下几种情况,医生通常就会建议家长给孩子佩戴眼镜进行矫正治疗了。
1 岁内婴儿 ≥ 300 度散光
1~2 岁 ≥ 250 度的散光
2~3 岁 ≥ 200 度的散光
3岁以上 > 150 度的散光
如果已经需要配戴眼镜矫正,家长也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情,督促孩子正确摘戴眼镜,帮助孩子清洁镜片,定期检查镜框变形及镜片磨损情况,必要时及时更换。
参考文献
[1] D S P Fan 1, S K Rao, E Y Y Cheung, M Islam, S Chew, D S C Lam.Astigmatism in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prevalence, change, and effect on refractive development.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205242/
[2]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 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40
[3]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版,2013:283
[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J]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19 (12): 705-710.
本文专家
刘刚
合作专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 眼科 主任医师
李晓明
审核专家
眼科 副主任医师
策划制作
策划:阿童木
监制:大力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