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秦智》编辑部

据文化艺术报2月5日消息,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陕西省原副省长白阿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5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1岁。

白阿莹著有散文集《大秦之道》《饺子啊饺子》《俄罗斯日记》《旅途慌忙》《绿地》;短篇小说集《惶惑》;画论集《长安笔墨》;报告文学《中国9910行动》;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话剧《秦岭深处》,秦腔剧《李白在长安》,歌剧《大明宫赋》,实景剧《出师表》,电视剧《中国脊梁》(合著)等。

今晨,西安的天阴沉着,像是要落雪了。翻开书架上那本《大秦之道》,扉页上仍留着先生的亲笔字迹:“以笔为舟,渡心之河”,字迹苍劲,透着秦地厚重的风骨。秦岭深处的松涛未歇,长安城头的云霞未散,你却已化作一缕清风,悄然隐入历史的褶皱里。




01

文学与责任的双肩担当

白阿莹先生的一生,如他自己所言,是“扛责任”与“守本心”交织的一生。

他生于黄土高原,成长于秦风烈烈的土地,他的根须深扎在这片厚土之中。青年时,他进入秦川机械厂,白天奔走于厂房车间,调度上千人的生产线,夜晚却仍伏案写作,将白日里的观察与思考化为文字。

他的第一篇小说《心事》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那时,他或许未曾想过,自己日后会官至副省长,更未曾想过,自己竟能在政务之余完成《中国9910行动》《米脂婆姨绥德汉》这样厚重的作品。

他曾笑言:“将公文当散文写,把政策作剧本读。”这并非轻率之语,而是一种对文字与现实深刻的理解。文学之于他,既是心灵的皈依,也是肩上的使命。

他的散文集《大秦之道》不仅是对这片土地历史文化的致敬,更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凝视。他笔下的秦岭,不只是自然地理的界限,更是文化血脉的象征;他笔下的饺子,不只是舌尖上的味觉记忆,更是连结游子与故土的乡愁纽带。




02

在文化的苦旅中跋涉

白阿莹先生的文学从未困守书斋,而是奔赴山川,直面历史。

他为了写《俄罗斯日记》,随考察团穿越零下四十度的西伯利亚,裹着军大衣在贝加尔湖畔记录星斗。

为了创作话剧《秦岭深处》,他三入太白山,与护林员同吃同住,笔记本上沾满松脂与晨露。他深信,作家不能只靠想象书写世界,而应亲身丈量每一寸土地,感受风吹过秦岭的声音,触摸时光在石刻上留下的痕迹。

他尤擅美术考古,沉醉于长安画派的笔墨风骨。某年深冬,有人曾见他抱着一摞古籍穿行碑林,雪花落满肩头而不自知。他对石峁古城的壁画残片、韩休墓的山水伎乐图、兵马俑的千人千面有着独特的理解,甚至在一场研讨会上,他指着秦俑的甲胄纹路,告诉众人那是篆书的变体。这份对文化的痴迷,让他在文学之外,亦成为一位深谙历史密码的解读者。



▲白阿莹话剧作品《秦岭深处》

03

笔墨深情,文坛长兄

白阿莹先生不仅是卓越的作家、深思的官员,更是陕西文坛的“老大哥”。他与贾平凹先生相识于80年代,彼时二人皆以笔为器,一个在小院写《浮躁》,一个在厂房里写《惶惑》。

他对后辈更是倾囊相授,陕西作协的年轻人若写出好文章,他常自掏腰包设宴鼓励;见某些作者沉迷于先锋技巧却疏离生活,他便赠书相劝,并在扉页写道:“文学如植树,根须扎进冻土。”

这样的长者风范,让人想起红柯生前扶持青年作家的热忱,想起陈忠实当年为写《白鹿原》而翻烂县志的执拗。

陕西的文学传统,从不是一人之力铸就,而是由一代代作家薪火相传。白阿莹先生正是这座文坛灯塔,为后来者指引方向。



▲白阿莹长篇小说《长安》

04

未竟的篇章,未尽的故事

去年腊月,白阿莹先生住院,曾听闻他仍在病房里校对《出师表》剧本。鼻梁架着老花镜,手上插着输液管,依旧笔耕不辍。他曾说,孔明在五丈原上点七星灯,而他在病房里改戏文。床头摆着尚未完成的《李白在长安》大纲,最后一行字迹尚未干透:“太白醉的不是酒,是长安的月光。”

先生曾说:“长安城的砖缝里都藏着故事。”如今先生走了,却把故事种进了砖缝。你看那秦岭的雪,落在《俄罗斯日记》上是诗,覆在《长安笔墨》里成画,飘进渭河便化作绵长的呜咽。

如今斯人已逝,然其风骨早渗入《米脂婆姨绥德汉》的唱词,凝于《大秦之道》的墨痕,更镌刻在无数后辈心间。且看明日朝阳升起时,秦岭的每片叶子都将闪烁着他的文心,长安的每块城砖都在续写未竟的篇章。

白阿莹先生,愿你安息。这人间,你早已用文字建起不朽的殿堂。



作家高建群:

长歌当哭远望当归,

痛悼阿莹双泪迸流。

惊悉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好领导白阿莹先生不幸辞世,悲痛万分。天色灰晦,长安城的月亮,今夜是没有了。并兼悼念不久前辞世的我的朋友著名书法家茹桂、著名诗人薛保勤、著名电视人王渭林诸先生。高建群上香。

2025.2.5

西部中心理事长桂维民作词怀念:

遐方怨·痛悼白阿莹先生

秦岭恸,渭川寒。

笔歇灯灭,梦残惆怅思旧颜。

艺坛驰骋《剑魂》篇。

读文怀老友,泪潸然。

注:《剑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陕西省国防科工办宣传处创办的反映国防科技工业的文艺期刊。九十年代末白阿莹创作的《红剑》电视剧剧本,是话剧《秦岭深处》和长篇小说《长安》的雏型。




-秦智原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图片提供:部分图片、字体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协商删除



监制 | 薛晓燕李志维

审核| 钟一 碧晗

排版 | 若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