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先行,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女性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2025年1月13日至16日,曲阜师范大学“巾帼兴梓里,青年盛桑田”实践队以分散实践的形式,深入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对乡村女性开展访谈,助力她们认识自身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教育之灯,照亮振兴之路
教育如灯,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它不仅让实践队员看到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贡献,也提醒着女性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队员们深入乡村,与村中的“全职妈妈”、农民妇女等进行深入的交流访谈,并开展宣讲活动。许多乡村“全职妈妈”称,过去受传统观念束缚,生活局限于家务和农事。受互联网和村中青年的启发,她们渴望提升自我,借助农村特有条件,创新农产品售卖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曾根深蒂固。实践队员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农村妇女在家地位不平等。为此,队员深入农村妇女家中调解家庭关系,引导成员换位思考、协商解决问题,为农村妇女营造和谐家庭环境,使其能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乡村女性基本情况。郝雪琦 供图
为了解乡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与对教育的认知,实践队员计划进村宣讲。前期,队员在当地农村收集资料,并且借助互联网查询乡村振兴中乡村妇女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案例。宣讲时,队员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中女性力量的重要性,讲述如女大学生村官杨宁带领百姓靠种植特色大米脱贫等故事,并设计了互动交流环节,鼓励农村妇女分享困难,共同探讨解决办法。通过此次宣讲,农村妇女认识到自身力量,增强了自信心。乡村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不仅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进步,营造良好乡村氛围。
图为实践队员与乡村妇女交流个体工作情况。徐梦娇 供图
关怀身心,筑牢幸福根基
“身体是生命的本钱”,乡村妇女的身心健康宛如基石,承载着家庭与社会发展的重任。实践队员在访谈中发现,长期高强度劳作损害了她们的健康。许多“全职妈妈”因忙于繁重体力劳动,无暇顾及或不愿体检,致使身体严重受损,腰间盘突出等疾病频发。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村中健康知识宣传情况。余子涵 供图
除访谈外,实践队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实践过程中,队员手握问卷,走向乡村妇女,发现她们在心理层面面临诸多困境。由于乡村社交圈子较窄,遇到婆媳、夫妻矛盾及子女教育难题时,她们常独自承受。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组织了有关家庭关系处理和子女教育的交流会。在“全职妈妈”倾诉时,队员们专注倾听,通过眼神交流、点头等给予关注与理解。此外,队员们还向她们普及有效沟通技巧,以及如何与不同年龄段子女交流的一些方法。希望这些方法技巧能够帮助到她们。
图为实践队员进乡村做调查问卷。徐梦娇 供图
“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女性力量日益凸显。实践队员运用教育知识对乡村妇女开展教育,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锻炼自身思维,通过与她们深入沟通提升了交流水平。这一系列实践,极大增强了乡村妇女的自信心与行动力,也让队员们社会责任感倍增。教育为乡村女性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对其身心健康的关注则筑牢持续发力的根基。展望未来,随着更多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必将绘就出一幅壮丽的桑田锦绣图,有力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等全方位振兴。
(图片由陈方慧 徐梦娇 张晓丹 魏静如 李珊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