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24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71.3%的受访者表示因过度刷短视频成为了“低头一族”。
上海一家民企的95后职员华莉就是其中一员,她坦言自己经常报复性熬夜、玩手机,一刷就停不下来。
导致第二天工作根本起不来,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非常痛苦。
这个场景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常常会想:“为什么明明知道这样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被社交媒体、游戏、购物App等即时快感包围,逐渐沦为多巴胺的“奴隶”。
而心理学中的“多巴胺戒断”,正是帮助我们夺回生活主动权的一把钥匙。
这不仅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调整,更是一种对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提升。
通过“多巴胺戒断”,我们可以重新发现生活中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健康和有意义的生活。
了解“多巴胺”
多巴胺(Dopamine)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大脑和神经系统中。
当人们完成一项任务或获得奖励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带来愉悦感,从而强化这种行为,即愿意再次做这个让我们感到愉快的事。
每收到一个朋友圈点赞、每一场游戏的胜利、每一次购物网站的下单、刷到的每一个有趣视频,都会在大脑中释放出多巴胺,
这种神经递质会让我们瞬间感受到愉悦和满足,让我们感到愉悦并产生“再来一次”的冲动。
在漫长的进化旅程中,多巴胺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助手”,它鼓励我们去做那些对活下去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找吃的、交朋友。
想象一下,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在森林里看到了一棵挂满果实的树,
这时他们的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让他们感到兴奋和快乐,于是他们就去摘果子吃,这样就不会饿肚子了。
同样地,当我们的祖先和其他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时,多巴胺也会让他们感到愉悦,促使他们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一起对抗困难,共同养育后代。
这种机制本是进化中鼓励人类追求生存目标的工具(如觅食、社交),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它却被设计成“即时满足”的陷阱。
快乐背后的“陷阱”
如今,开发者巧妙地利用多巴胺的成瘾机制,设计出“即时满足”的陷阱。
例如,短视频的自动播放功能和无限下滑的设计,让用户无需任何操作就能不断接收到新的内容。
每条视频的时长通常只有几秒到几十秒,内容紧凑且充满刺激,迅速触发大脑释放多巴胺,产生短暂的愉悦感。
然而,这种高频次的快感刺激会让大脑逐渐适应,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新鲜内容来维持同样的愉悦感,最终陷入“刷得停不下来”的状态。
这种机制不仅消耗了大量时间,还削弱了用户对深度思考和长期目标的专注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在游戏中,开发者同样利用多巴胺的成瘾机制,设计出各种即时奖励系统。
例如,许多游戏会设置每日登录奖励、任务完成奖励或随机掉宝机制,这些设计让玩家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就感,触发多巴胺的释放。
此外,游戏的进度条、等级提升和成就系统也会不断给予玩家正向反馈,让他们产生“再玩一局就能升级”的冲动。
然而,这种即时满足的机制会让玩家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短期快感,忽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目标。
长期沉迷游戏不仅会导致时间浪费,还可能引发社交孤立、情绪低落,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然而,频繁的高强度刺激(如短视频、游戏)会让大脑对多巴胺的需求越来越高,普通活动(如读书、运动)变得索然无味。
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快感,我们不断重复消耗性行为,逐渐失去对时间和精力的掌控。
正如神经学家安娜·伦布克在《多巴胺国度》中所说:“我们正在用高剂量、高频次的多巴胺刺激,摧毁自己追求长期目标的能力。”如何进行“多巴胺戒断”?
美国精神病医生卡梅隆·赛帕(Dr. Cameron Sepah)提出了“多巴胺戒断”(Dopamine Fasting)的概念。
这个方法是为了帮助人们减少对现代生活中各种刺激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沉迷于某项娱乐带来的对正常工作、生活、社交的影响。
当然,多巴胺戒断并不是意味着大脑不再产生“多巴胺”了,而是通过减少对短期快感的依赖,重建大脑对奖励的敏感性。
打个比方,一个人刚开始吃辣椒时,可能只需要吃一点就会觉得非常辣、非常过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人逐渐习惯了吃辣椒,他的辣味阈值就提高了,需要吃更多、更辣的辣椒才能获得同样的刺激感。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多巴胺水平时,我们的“快乐阈值”也会逐渐提高,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产生同样的愉悦感。
比如,刚开始玩手机游戏时,可能玩半小时就觉得很满足、很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玩两小时、三小时才能获得同样的快乐。
因此,“多巴胺戒断”是要减少这种短期快感所带来的“快乐阈值”提高。
可以有以下做法:
1、找到你容易沉迷的“短期快感”来源。
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记录一下你这一周的时间用在了哪里?
这个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刷短视频,有的人喜欢打游戏,有的人会频繁查看自己的朋友圈,还有的人喜欢“买买买”……
当然,适度的娱乐休闲是没有问题的,你要思考“这些行为是否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或者健康?”如果有影响,那么就这就是你需要改善的部分。
2、设定你的“戒断实验期”。
任何事情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进行多巴胺戒断的时候也是如此。
比如你要改掉自己睡前一直刷短视频的行为,想要一下子做到完全不碰是几乎不可能的,
最开始我们可以让自己稍微减少一点刷视频的时间,然后循序渐进,直到这个休闲活得不再影响你的主要生活目标。
3、寻找有助于长期目标的“替代性方案”。
在心理咨询的观点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
如果想要完全不做这个行为是非常难的,更好的做法是找到一个更合理、有积极意义的替代行为。
例如,有的人在任务即将面临截止日期的时候,人往往会感到焦虑。
这时候,这个人会因为焦虑情绪开始玩手机,去逃避这个任务;
但更积极的做法是,当我们感到焦虑时,不妨把任务拆分成小目标,一点一点完成。同样是面对焦虑,不同的方案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
多巴胺阶段也是如此,戒断高刺激行为后,需要用能带来长期满足的活动填补时间空缺,
例如:小张将以前睡前用来玩手机的30分钟,改成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30分钟。
这样一来,他不会“停不下来”,个人的睡眠也有了极大改善,第二天工作状态也好了很多。
意外发现效率提升,精神更饱满后,小张还逐渐增加了晨跑的习惯。
4、给自己“正反馈”。
肯定自己的每一点改变,每完成一次戒断挑战,记录感受和成果。例如身体变好了,睡眠质量提升、注意力更集中了。
这些小小的成就都是自己继续坚持改善的动力。
多巴胺戒断的本质,是跳出即时快感的温水区,主动选择“短期痛苦”,以换取长期自由。
当你开始掌控多巴胺,而非被它掌控时,自律将不再是一种束缚。
-The End - 作者-小天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