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6日讯 春运期间,铁路运输迎来严峻考验。接触网,作为列车运行的“动力心脏”,是高铁唯一的动力来源。而接触网工,就是这关键“心脏”的“护心使者”。他们日夜颠倒,凭借精湛的毫厘功夫,保障着接触网的稳定运行,为铁路运输的安全与高效保驾护航。
凌晨12点多,室外温度降至零下,济郑高铁沿线一片寂静。此时,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济南维管段的作业人员已集合完毕,准备展开夜间“天窗”检修作业。
“各作业组,现在封锁命令下达,编号 69701,批准时间 00:30分到 04:30分,0:30分准许上道。”中铁电气化局京沪维管公司济南段莘县工区副工长刘欣下达指令。随后,两名作业人员登上十几米的高空,在仅有0.63平方米的梯台上,开启了长达4个小时的“天窗”作业。当晚,他们需要完成1300多个连接点和4000米各类线索的检查。每拧动一下扳手,都要克服工具的冰冷和手部的麻木。
作业人员高长征介绍:“我们利用这4个小时的天窗,对所有的悬挂装置,将近1800个螺母的所有螺栓进行校核,主要检查腕臂这套支撑装置,包括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器、定位管加上腕臂所有的连接部件,包括铁模压板,包括各个部件螺栓全部要检查。”同时,他还时刻汇报着检查情况:“检查吊弦,导线线夹入槽,无断丝断股……”
他们负责的线路正线46公里,接触网线索超过118条公里,吊弦数量超过14000根。设备连接部位容易出现“松、脱、卡、磨、断、裂”等情况,很多缺陷极其细小隐蔽,需要工人极为细致的检查才能发现。“我们检查吊弦,主要是看他这个吊弦线夹有没有这个入槽,防止它线夹一脱槽以后就失去了吊弦作用,导线会往下降,影响了这个导线整体的平滑度,会影响到动车取流现象,两个吊弦间就是误差不超过5mm,相邻定位点,两个支柱之间是误差不超过10mm。”作业人员王利芳介绍。
莘县工区管段位于“风区”,强风、沙尘等天气容易对接触网设备产生冲击、磨损。在作业过程中,维护人员的手部灵活性也会因寒冷而下降,操作工具变得困难,所以对维护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刘欣表示:“上岗之前我们都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然后我们日常检测工作做到三到,手到眼到口到,作业人员也容易受横风天气的影响,让人员作业一段时间下来进行运动一下,避免手脚冻僵,确保春运畅通。”
凌晨 4:30,“天窗”时间结束,接触网工们完成当天检修任务,收拾好工具后返回工区,紧接着又要开始收工会,对本次天窗作业情况做好总结。
据中铁电气化局京沪维管公司济南段副段长郭永博介绍,春运期间,他们强化全管段应急值班值守工作,提升突发情况应急处置效率;加大对供电设备的检查检测频次,借助公司自主研发的星空智能4C分析系统,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置。同时加强高铁外部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保障动车组安全平稳运行,让广大旅客在春运期间出行更安心、更放心 。
闪电新闻记者 赵赫 周晓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 李泽丰 聊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