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春节是科研人冲KPI的黄金期?
此话不假,不信一起去看看山东大学研究生的寒假生活: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
2025是滇中引水工程决战香炉山、抢抓工期主动权的关键之年,尽管是春节假期,齐鲁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安东并没有休息,而是在山东大学岩土工程导师团队的悉心指导和带领下扎根工程一线。
团队克服高海拔、大斜坡、拱顶淋雨等复杂艰苦条件,开展专项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全力保障滇中引水工程第一陡斜井-----香炉山4#支洞顺利掘进至主洞,为工程的顺利推进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2025年1月23日晚,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霍延强同学在千佛山校区创新大厦880智慧交通研究中心,探索基于智能识别模型自动识别路面病害的新方法。此项技术可以辅助对道路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估,提高路面病害检评装备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这个春节,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们选择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中度过,他们正全情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创作中。
毕业论文不仅是他们多年学术积累的集中体现,更是对其学术能力和科研素养的一次全面检验。从研究背景的阐述,到研究方法的详细说明,再到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每一个部分都反复打磨。他们通过将脑海中的研究思路转化为严谨的文字,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针对论文中的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在他们的专注与坚持下,逐渐构筑成一篇篇饱含心血的学术成果。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许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守护大众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春节假期,有公卫人依然选择了留在实验室,继续探索疾病的奥秘。
医学研究的道路充满挑战,但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让我们离揭开疾病的神秘面纱更近一步。
每一次实验,每一次失败后的再次尝试,每一次深夜的灯火,每一次实验的汗水,都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贡献。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为一名科研人,吕嘉诚同学寒假期间投身到社会调查和红色文化研究中。他深入探访了多个红色革命纪念馆,通过细致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亲身感受了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斗的历史痕迹,还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力量。
实践中,他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转化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深知,这些珍贵的素材对于深化他的学术研究、拓宽学术视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他积极地将这些收获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努力将其转化为推动学术进步的实际成果。
琪挞同学(化名)则认为所有的时间都是完整而自由的,需要好好的研读一下本专业的原著文本,了解一下马恩到底是怎么论述某个问题的。她认为是兴趣使然,使命亦然!
一杯茶,一本书,三支笔,独处,静心。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尽管是寒假,但是田野上、实验室里、工作台前依旧活跃着nn同学(化名)工作的身影。nn同学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早日出成果才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李春妍同学认为“强者从不抱怨环境”。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家里,只要拥有一台电脑都能科研。赶在年前完成建模工作,fighting!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春节之际,大部分同学都已踏上归乡的旅途,与家人团聚,享受难得的假期时光。然而在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却有这样一群研究生,他们为了科研梦想,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在实验台前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篇章。
寒冬腊月,丁兆军/孔祥培教授团队所在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以博士研究生隋佳璇为代表的研究生们放弃了假期的悠闲时光,选择坚守在实验台前。正是他们的这份执着与坚持,助力团队取得了一项重大科研突破——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 “ERF114/115/109 are essential for jasmonate - repressed non - canonical JAZ8 activity in JA signaling” 的研究论文,详细阐述了茉莉酸抑制非典型 JAZ 蛋白 JAZ8 活性并促进根毛伸长的分子机制。这一成果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 JA 信号传导机制的认知,为完善根毛发育调控网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基于根系构型的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
生命科学的研究,就像一场漫长而艰辛的马拉松,其他实验室的研究生也丝毫不懈怠。各个实验步骤环环相扣,一个小小的实验样本,从采集到分析,每一步都需要精准的时间把控和细致的操作。
在实验室里,他们沉浸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奇妙世界中。面对复杂的实验仪器和海量的数据,他们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反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春节假期来临之际,国网山东电科院项目进入验收的关键时期。该项目聚焦微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控制方向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电气工程学院张志谦同学选择坚守科研岗位,在千佛山校区西配楼推进项目的进展。张志谦一方面加紧准备验收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开展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术研究,确保项目于年前顺利验收的同时,继续深入研究微能源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为未来新能源友好接入和智能微电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从城市的霓虹闪烁,到千家万户的温暖灯光,再到国家重大工程的稳定供电,每一度电的高效调度背后,都凝聚着电气学子的智慧与汗水。张志谦深知,微能源系统的优化不仅关乎技术进步,更关乎电力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乃至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他相信,通过不断攻克技术难题,能够为未来更加智能、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力量,让科技创新点亮万家灯火,让电气人的奋斗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寒假期间,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行星科学团队的硕士研究生曹陈宇,坚守实验室,投身嫦娥七号某载荷的研发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贡献力量。他秉持潜心科研、笃行奋进的信念,不畏严寒、不辞辛劳,专注于技术攻关和实验研发。在实践中,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科研人员的责任担当和拼搏精神,将青春与智慧融入祖国的航天事业。
这个寒假你是怎样度过的?又有哪些新收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