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历似乎成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硬通货”。而在这场学历的“军备竞赛”中,高职院校似乎也不甘落后,纷纷卷起了“博士引进潮”。这让不少硕士毕业生直呼:“我太难了!”

想当年,硕士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还算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高职院校重视应用型教学,对硕士相对友好,而且经常会有对有社会工作经历、非应届毕业的硕博对口的岗位。可如今,这形势是急转直下啊!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把引进人才的主要目标群体提高到了博士级别,硕士岗位那是越来越少,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就拿杭州一所公办高职来说吧,2022年的时候,本硕士学历还有报名的资格,实训教师岗也有招普通硕士的。可到了2024年,博士岗位占了大半不说,还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本科可报的岗位已经完全“消失”;为数不多的硕士岗位,职称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基本都要求高级职称。这变化,简直比翻书还快!

看着沿海地区的高职院校纷纷“拥抱”博士,内陆省份的高校似乎也不甘落后。安徽省一所公办高职2024年拟引进16名博士,要求还不低:“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及以上、世界排名前百的高校或5篇sci一作/通讯、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的专利要求4个以上……”这要求,简直让人望而却步!

不过,硕士们也别太灰心。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博士化”,但全国范围内来看,硕士岗位仍有一定求职空间。比如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公办高职,2024年仍然招聘硕士,而且还给事业编制呢!



那么,这些高职院校为什么突然开始“博士引进潮”了呢?原因嘛,自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校的发展需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少高职院校都有了“专升本”的梦想。而要想升本成功,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可是个硬指标。博士占比、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等都要达到一定要求。所以,为了提升学科实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参与,高职院校只能不断加大博士的引进力度。

其次,官方政策的鼓励。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高职院校引进博士,比如支持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学历提升、鼓励专业课教师报考硕博士研究生等。这样一来,高职院校不仅有了引进博士的政策依据,还能通过提升教师学历来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

最后,地域发展的区别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经济大省的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充裕、资源丰富,所以在引进博士方面更有优势;而一些内陆省份的高职院校则可能由于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对硕士的引进态度相对更加开放和包容。



在这场“博士引进潮”中,硕士毕业生们确实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和平台,相信总有一扇门会为我们敞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