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2月6日电(记者邹尚伯)“秦三桃义务修剪道路两侧绿化树”“张庆妮捡到现金主动交到村委会”“董银虎帮助张六棒家耕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砂子洞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被一一记录,汇总在一本本《好人好事汇编》上。

  2024年夏,记者在砂子洞村采访时了解到,从2019年起,该村便收集村中好人好事,至今已记录400多件,汇编成册5本。2025年年初,记者再次来到砂子洞村,跟村党支部书记秦慧冬一起,巡村入户,收集最新“线索”。

  “你别小看这几本小册子,它让村风民风越来越好。”秦慧冬说,去年有件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村中一位五保户捡到了900块钱,当即挨家挨户询问,最后物归原主。

  图为《好人好事汇编》。 新华社记者 邹尚伯 摄

  “把好人好事写在上面,配上一张照片,每户发一本,这对于村民来说是一种荣誉。”记者跟随秦慧冬来到村民袁明义家,提起《好人好事汇编》时,76岁的袁明义激动地打开柜子,“看,每年的册子我都留着呢!”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村民思想变化特别大,从扔完垃圾自觉盖上垃圾桶盖,到谁家遇到急事一呼百应,村民们的公德意识和凝聚力越来越强。

  当记者询问袁明义去年做过哪些好事时,他摆摆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也没做什么,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砂子洞村是个典型的太行山村,大山里的百姓都比较淳朴,一般当事人做了好人好事自己不愿说,我们大部分线索都是来自他人讲述。”秦慧冬说。

  从袁明义家出来,行走在村里,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路面干净整洁,村中央的广场和小花园里坐满了闲聊的村民。记者问起这些年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村容村貌的改变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经常有村民义务清扫垃圾、扫雪除冰。”秦慧冬说,现在拓宽道路、治理河道这种涉及村容村貌的事情需要征地,只要在会上提出来,大部分村民都支持且无偿贡献自己承包的部分土地,这对于村里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

  图为记者跟随砂子洞村党支部书记秦慧冬入户收集信息。新华社发

  谈话间,记者路过一处修建水渠的施工现场。村民袁卫山告诉记者,修建水渠需要清理路两侧的树木,这些树木都属于村民所有。但为了解决路面积水问题,村民们都无偿贡献了出来。

  凑巧的是,在修建水渠的人群中,有一位当年为了支持村中建设小花园贡献了自己部分承包地的村民。当记者问起,他略带羞涩地说:“为村里大伙儿服务,让村里越建越好。”

  “一个点发展,多个点产生效应。”在秦慧冬眼中,乡村治理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核心是团结,《好人好事汇编》就是村里团结发展的“聚合剂”。

  秦慧冬告诉记者,山村山多地少,想要发展必须整合资源。去年村里想要在后山规划发展200亩酸枣树,令他感动的是,村民们非常积极地用自家承包地入股,支持村集体产业发展。

  “预计今年盛果期收入不下五十万元。”荒山摇身一变成果林,秦慧冬对未来充满希望。

  接续走访几家,每每问到做了哪些好人好事,村民们说得最多的依旧是——“你们去那谁家问问,他刚刚又帮着村里做了……”。一圈下来,靠着这些“小道消息”,《好人好事汇编》上又多了几件“小事”。但对于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来说,这些“小事”如同大山一样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