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9885套,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80公里,完成新建、改扩建8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城区街边球类场地23个……聚焦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石家庄市2025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今年在全市继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

根据方案,石家庄将扎实推动民生工程有序实施,相关任务目标力争于2025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12月底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为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年,石家庄将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9885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4个,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80公里,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改造卫生户厕4004座。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将实施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提升工程,加强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大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联合检查力度,预防和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将新增省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1个,县级基本建成集客运、物流、旅游、商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站点28个,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4条。

在卫生健康领域,石家庄将组织开展140万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为全市孕妇(含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免费提供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服务,在孕期开展唐氏综合征和听力障碍筛查、诊断和干预,实现目标人群应筛尽筛。

同时,实施就医购药便民服务工程。全市已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预约挂号端口全部接入“河北智慧健康平台”,鼓励支持社会办医院接入平台,实现患者在手机端预约挂号一网通办。实现参保人到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结算时,通过一次医保码展码即可完成医保和自费费用全部结算。

在教育领域,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完成新建、改扩建8所义务教育学校。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石家庄将支持13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培育标准化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2个以上,培育标准化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9个以上,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550人以上,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聚焦困难群众、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石家庄也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之举。

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救助符合条件的农村和城镇低保、特困等“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妇女;全年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适配、职业培训、就业、托养、助学、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评定补贴等服务2.8万人次以上;对重点人群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7500件以上。

为更好地促进就业,方案明确,将开展创业服务3万人次,继续实施“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工程,选树五星级“河北福嫂”39名,建立“河北福嫂”进京津基地11个,开展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乡村)活动650场。

生活品质的提升,还包括日益丰富的文体活动。按照方案,今年,石家庄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2316场以上,提升体育公园17个,建设城区街边球类场地23个,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广场舞、健步走比赛899场以上。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吴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