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迎来一个名副其实的开门红。
从惊艳世界的春晚七分钟,到春节“一亿人攻打重庆”,再到消费数据大涨,对于重庆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好兆头,还是雄厚发展实力自然而然的呈现。
今天,重庆这个飞速前进的新一线城市领跑者,已逐渐显露出真正一线城市气象!
01
这个春节重庆又火了。
春晚上的璀璨重庆,山、水、城、楼、灯,每一帧画面都是这个城市发展轨迹的生动注脚。
春晚过后,“跟着春晚游重庆”也火上热搜。春节假日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316.16万人次,同比增长10.5%。旅游消费表现也很亮眼,同比大涨了11.5%,达261.62亿元。在春晚中亮相的洪崖洞、十八梯、大足石刻等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顶流”。
正是重庆发展的蓬勃生机,让这座城市变得看点十足。
比如,作为辉煌夜景的支撑,重庆的城市建设从来都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与很多地方大基建叫停不同,重庆的大基建几乎每年都是提前完成任务。
网红景点十八梯、山城巷的背后,是重庆史诗级的城市更新工程。截至目前,重庆实施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214个,总投资约2656亿元。2025年,重庆还计划提速打造包括渝中区大礼堂片区、渝中区嘉宾里片区等在内的中心城区15个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示范项目。
全国闻名的穿楼轻轨背后,是重庆轨道交通“开挂式”发展。由于地形独特,重庆的轨道交通不但要入地、过江还要“穿楼”,建设成本更高,然而重庆轨道建设从未放缓,预计到2026年,重庆的轨道交通总通车里程将超过650公里。
除了这些,重庆的大基建还涵盖了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重要发展领域,如今年将投用的最牛高铁站重庆东站,西部第一个第四跑道配置的江北机场第四条跑道加T3B航站楼,等等。
透过这一切再来看重庆,你才算真正解锁了这个“网红”城市魅力的密码。
02
春节的前夕,重庆又实现了一个里程碑,人均GDP突破10万元。从2023年GDP总量迈入3万亿俱乐部,到去年人均GDP突破10万元,重庆的发展目标正在一个个快速达成,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重庆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一直一个对手,一线城市广州。去年,重庆在上半年和全年GDP上均超越了广州,坐稳了“中国经济第四城”。2024年重庆GDP达到32193亿元,同比增长6.79%,足足比广州多了1200亿元,从曾经的胶着达到了“远超”。
重庆的强势反超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依托国家战略定位,多年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
重庆更深层的政策优势来自国家战略加持。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已建成全国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未来将重点布局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物流体系,成为内陆开放桥头堡。
在此基础上,重庆的产业转型正从“量变”迈向“质变”: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达95.3万辆,问界、阿维塔等品牌抢占中高端市场,产值突破2000亿元,产业链加速向芯片、自动驾驶等上游延伸。
·未来产业“卡位战”:空天信息、集成电路、量子科技等赛道全面布局,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技术攻关,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数字化转型提速:实施制造业“天工焕新”计划,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跃迁。
重庆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已超规上工业增加值34.6%,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重庆要成为真正的一线城市,变化就酝酿在这些能够真正提升城市实力的产业之中。
03
重庆什么时候能成为一线城市?我们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最近大热的DeepSeek。
它给出了一个时间表:5到10年。它的分析总结起来是这样的:
重庆的优势在于:
1,重庆GDP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北上深渝”格局形成,作为直辖市承担着国家战略任务,政策支持力度显著;
2,工业门类齐全,西部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
3,交通辐射能力强。
重庆的挑战在于:
1,人均经济数据低于传统一线城市;
2,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全国影响力;
3,国际知名度、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及高端服务业发展仍落后于北上广深。
乐观地估计,重庆在多个维度已展现出潜力,若能持续保持GDP增速优势,并依托国家战略(如成渝经济圈)加速产业升级、金融中心建设,同时缩小区域差距,可能在2030年前后跻身一线城市行列。
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分析或许只能提供参考,但其中对重庆优势和挑战的脉络梳理还是比较清晰,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很多方面重庆已经在路上了。
04
重庆与一线城市之间的距离,也许只有时间。
城市的战略地位、发展政策、产业基础对于重庆而言都是极大加分项,重庆的一线城市之路取决于其能否在政策红利下实现产业升级、金融深化与区域协调。若继续持续当前发展势头,未来10年将可能成为重庆晋升一线城市的关键窗口期。
end
长按二维码,添加「买房知识局主理人—阿亮」微信,即可交流买房、卖房
原创不易,点个「在看」、感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