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终于批复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将携手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打造沿长江、汉江等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城镇发展,构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网络,那么,此次规划哪些城市将被委以重任?湖北又将迎来哪些新发展机遇?
湖北明确三个都市圈的战略目标
一、 武汉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孝感、仙桃、黄冈、咸宁、潜江、天门八市,因此也被称之为“1+8”城市圈。该都市圈总面积5.8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3300万,是中部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组团,人口占全湖北省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且该都市圈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7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9%,综合发展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在交通方面,武汉都市圈立体交通网络完善,武汉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共同助力该都市圈航空经济迅猛发展,从而提升其国际航空客货运的双枢纽地位。新规划中,还明确提出,将加强环线高速、武天高速等交通大动脉建设,支持武汉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发展。武汉作为核心,其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突出的产业优势,将配合完善的交通物流体系,与进一步辐射带动周围的孝感、黄冈、咸宁等城市,在武汉的集中发力,以及圈内其他城市的助推下,武汉都市圈挺起中部“脊梁”,正在助力加速中部崛起。
二、 襄阳都市圈
襄阳都市圈包括襄阳全域,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紧密联系除中心城区之外的其他区域,辐射带动周边的十堰、随州、神农架等城市,在协同引领鄂西北地区发展的同时,也承担着与南阳、武汉、郑州、重庆、成都等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襄阳作为湖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汉江中游,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冲,对南北经济沟通和文化交流意义重大。经过多年建设,襄阳“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是联系鄂、豫、渝、陕等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襄阳都市圈的建设下,该市的资源配置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同时还促进了襄阳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发展。
三、 宜荆荆都市圈
宜荆荆都市圈涉及宜昌、荆州以及荆门三市下辖地区,总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其中宜昌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结合部,长江干线资源得天独厚,历来素有“三峡门户”和“川鄂咽喉”之称。荆州东南与荆州交界,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南连湖南,是沟通两湖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且荆州不只是宜荆荆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等多个重要战略区域都在此重叠,更凸显了荆州作为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
荆门位于宜昌东北侧,南与荆州接壤,该市地处江汉平原的核心区域,是华中地区的重要货运物流枢纽,呼南高铁、沿江高铁、焦柳铁路、长荆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极大提高了荆门与周边城市的人员流动和物流贸易运输效率。依托长江和汉江,荆门航运十分发达,拥有沙洋港和钟祥港两大省级港口,同时该市的漳河机场还是全国首批26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进一步丰富了荆门的交通网络布局。
宜昌、荆州、荆门山水相依、一脉相承,三市中心距离都在100公里左右,依托地理上的优势,以及完善的交通,为三市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便利。
湖北具备哪些优势?
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东接长三角,西连成渝,北系京津冀,南通粤港澳,是我国整体地理布局中的重要节点,同时湖北还处于长江中游地区,坐拥长江最长岸线,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枢纽,并构建了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有着祖国“立交桥”之称。
同时湖北还是支撑中部崛起的关键,2024年湖北省GDP成功突破6万亿,同比增长5.8%,位居全国第七,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河南。新规划中明确要求湖北全省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和宜荆荆都市圈各自发力,相互配合,将推动全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增强湖北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