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大年初九,通化县团结广场上,10支秧歌队、614名秧歌爱好者身着盛装,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快大茂镇第九届秧歌节拉开帷幕,用民间艺术传递浓浓的年味。高昂的唢呐、飞舞的彩扇、整齐的步伐、欢快的鼓点,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热闹的视听盛宴。
“跑驴”“傻柱子”……各支秧歌队以独具特色、喜气洋洋、形式多样的秧歌装扮轮番亮相,令人目不暇接。表演队伍中,精神矍铄的老人,一招一式尽显功底;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秧歌表演注入了青春活力;孩子们跟在队伍后面,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舞扇,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我7岁的时候开始扭秧歌,已经扭了50多年了,每届秧歌节我都会参加,高跷这门艺术,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与深厚情感,历经岁月的风雨洗礼,每一个动作都蕴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春节是我们传承这些文化的重要时刻,看着大家在节日里因我们的表演而欢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63岁的高跷非遗传承人张树杰说。
秧歌队经过之处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一路欢歌而来,也将喜庆的新年氛围感直接“拉满”。现场观众纷纷驻足观看,有的拍照留念,有的随着鼓点节奏轻轻摇摆,精彩的秧歌表演让现场观众看得迈不动腿、乐得合不拢嘴,喝彩声、掌声不断,现场年味“爆棚”。
附近居民刘畅正在录视频分享给远方的家人,她说:“这场秧歌让我有一种小时候过年的感觉,非常热闹,年味十足。”
“今年秧歌节各支秧歌队伍除了在广场内表演,还走上了街头巡演,让现场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引导群众传承好、发展好东北秧歌。”快大茂镇党委副书记王诚凯说。
据悉,为弘扬东北优秀民俗文化,丰富百姓精神生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通化县已连续九年举办快大茂镇秧歌节。
多年来,通化县始终以促进秧歌艺术的传播交流为纽带,为全县秧歌艺术发展搭建学习互鉴、切磋技艺的广阔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秧歌盛宴,致力于东北秧歌艺术的传承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通化县特别设立了优秀文化传承人奖项,推动秧歌艺术的保护和创新,将“文化自信”根植于每一位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