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产销量突破950万辆,全球占比超60%。但在这片繁荣的幕布后,一场隐秘的博弈正在上演:行业投诉量以每年50%的增速攀升,仅电池续航纠纷涉及的潜在赔付金额就高达上百亿元。

当传统车企还在用危机公关灭火时,一家名为驾质网的平台,却将消费者的愤怒转化为数据富矿。

2019年,驾质网的技术合伙人刘杰,还是某车企的高级网络工程师。

一次内部会议上,他目睹了戏剧性场景:售后总监汇报“用户满意度98%”,而会议室角落的电脑上,某汽车论坛的投诉帖正以每十分钟一到两条的速度刷新。

这种割裂感,让驾质网团队意识到新能源车后市场存在巨大真空——无标准、无透明度、无第三方制衡。

一听到驾质网的商业计划,刘杰第一时间就接受了林燃抛来了的橄榄枝。


“传统4S店体系解决不了智能汽车的维权需求。”驾质网CEO林燃说,“当故障可能来自软件算法、电池电芯或网络协议时,消费者和厂商的技术议价权完全不对等。”

正是这种不对等,催生了驾质网的初始模型,真正的影响力突破发生在2023年。

某品牌因OTA问题陷入舆论危机,驾质网向车企通报:87%的负面讨论集中在“语音识别失灵”。

企业据此推出针对性OTA升级,舆情迅速逆转。

此后,驾质网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作为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垂直维权平台,这里既是消费者的“发声地”,也是行业进步的“助推器”。

“没想到一条投诉视频,一个周就解决了困扰我半年的问题!”

江苏盱眙的网约车司机赵师傅竖起大拇指。他购买的某品牌电动轿车频繁出现充电中断,在驾质网上传故障视频后,厂商很快派出技术团队现场检修,确认为充电模块设计缺陷并免费更换。

这样的鲜活故事,每天都在驾质网上演。

在新能源汽车裹挟着智能革命呼啸而至时,驾质网正试图用数据重建消费者日渐稀薄的谈判权

“刚开始和4S店扯皮时,我气得整晚睡不着。”

湖北黄梅的苏女士回忆道。

她购买的某豪华品牌电动车中控屏频繁黑屏,售后却称“偶发故障无需处理”。

抱着试试的心态,她通过驾质网提交了多段故障视频和维修记录。

最终,检测报告证实车机存在虚焊问题,厂商免费更换整套硬件。

驾质网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道理:证据链越完整,汽车投诉越有利。

驾质网平台建议消费者做到“三个及时”——及时记录故障现象(带时间水印的视频)、及时保存维修单据、及时备份车辆数据。

对于智能汽车,还可通过车机系统导出故障代码,这些电子证据往往能成为“一锤定音”的关键。

这些数据的力量正在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

“看了一周测评视频,不如驾质网的投诉排行!”

Z世代车主小吴分享了他的购车经历。通过平台“投诉车型排名”,他发现某网红车型的“车机卡顿”投诉率高达22%,果断转向其他品牌。

“这些数据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比4S销售话术真实!”


回望新能源汽车狂飙的十年,驾质网的存在像一块棱镜——它折射出数据平权的可能,也提醒着每个参与者:当汽车从钢铁机器进化为数据实体,关于公平与信任的古老命题,正在被重新书写。

问及驾质网的终极形态时,林燃给出一个哲学式的答案:“我们既不是公益组织,也不是纯商业机构,而是新能源时代汽车质量的一把尺子,或者基础设施。”

“汽车之家用社群定义垂直门户,懂车帝用流量和评测定义汽车性能,作为一个小小的晚辈,我们要用数据重新定义汽车质量。”林燃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