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季来临,寒风凛冽、湖面冻结、积雪难消、万物沉寂。
一条闪耀着冰雪光辉的“微笑曲线”,正蜿蜒在这片圣洁冰雪和莽莽沃野并存的土地上,冰雪传奇悄然上演,全国上下热“雪”沸腾。
■热爱·跨越千里
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漫长的冬季造就了冰雪运动优厚的条件,这里被称为“中国雪都”,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滑雪爱好者。
因为对滑雪深深着迷,重庆人黄正杨下定决心,出发!每年冬天到新疆阿勒泰旅居数月。
地处北半球“冰雪黄金纬度带”,集大山、粉雪、阳光充足、超长雪期等滑雪优势资源于一身的深山小村禾木,在我国冰雪运动“西扩”的背景下,成为造梦的热土。
几年间,黄正杨见证了阿勒泰地区冰雪经济蓬勃发展,也感受到雪场与雪友的“双向奔赴”。作为一名滑雪资深爱好者,他向着自己“1080度转体动作”的滑雪终极梦想,热血前行。
■热爱·少年雪行
“阿依多斯”在哈萨克语中是“月亮的朋友”的意思,阿依多斯·马旦出生在天山天池脚下的新疆阜康市三工河乡花儿沟村,家里有一百多只羊,二三十头牛,世代以放牧为生。哈萨克族牧民的孩子大多喜欢骑马,阿依多斯却迷上了滑雪。
天池古称“瑶池”,地理位置优越,“寒而不冷”的独特逆温层让这里成为冬季冰雪运动的胜地。阿依多斯的家距离天山国际滑雪场不到十公里,滑雪为来自牧民家庭的他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经过严格的训练,阿依多斯拿到了双板滑雪等级证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专职教练。
因为滑雪,阿依多斯结识了天南地北的朋友。2024年底,他参加了导游证考试,计划夏季做导游,冬季做滑雪教练。他说:“滑雪是我的精神寄托,肯定会干到滑不动了、老了为止。”
■热爱·热血难凉
上世纪九十年代,告别运动员身份的徐东飞,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滑冰事业,成立了一家冰刀生产厂。
随着冰雪运动的迅速发展,徐东飞带领团队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开发出多款高质量滑冰器材。
从一家生产初级冰刀的无名小厂到如今从事专业研制、生产和销售高质量冰刀和轮滑运动器材的民营企业,每一步,都蕴含了徐东飞对滑冰运动的执着与热爱。
■热爱·产业扬帆
当时间的指针进入新的冬季,塞北小城崇礼迎来了后冬奥时代的第三个雪季,曾举办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又忙碌了起来。
“雪如意”,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标志性场馆,是我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在这里产生了8枚金牌。2024-2025雪季,冬奥小城的第9家滑雪场——崇礼雪如意滑雪场投入运营。
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带来了黄金年代,而告别这场体育盛会后,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文体旅的深度融合,是“雪如意”给出的冬奥遗产运营破解之道。
■热爱·全龄筑梦
冰雪运动,很多人眼中这项充满速度与激情的体育活动,并非只是年轻人的时尚“标配”,“一老一小”也在其中各自绽放。
今年6岁半的王邈然,“冰龄”已达3年。她的父亲是一位大学体育老师,擅长滑冰,在女儿3岁时,便带着她在冰场上玩耍,一颗热爱冰雪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悄然种下。几乎每周在冰面上训练至少3个小时,数不清自己摔过多少次,但她清楚地记得从未哭过鼻子。
工作日上午十点,是河北石家庄老年冰球队例行集合训练的时间。手中略显笨重的大号行李箱,让他们显得与众不同。最大的73岁,最小的55岁,一脚踏上冰面,这些冰球“老炮儿”就真正进入了自己的地盘。他们收放自如、配合默契,如同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儿,在场上敢于争抢、不惧对抗。
超5亿人次、6300亿元,这是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旅游收入预测数据。冰雪经济,从冰天雪地扩散到大江南北,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交相辉映,“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成为现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热”力无限。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刘佩、杜瑞
编导:陈梦
记者:宿传义、胡虎虎、谷训、韩赫、张玮华、李帅、刘润芝、曲澜娟
摄像:蔺子贤
配音:王帅龙
鸣谢:长城新媒体集团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