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三周年。三年来,冬奥会的影响持续辐射,那些曾投身于冬奥工作的人们,也在各自的领域续写着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精彩故事。
北京冬奥会开幕三周年,曾经奋战在冬奥一线,有着丰富外科经验的延庆区医院医生张世虎,如今在区医院康复科负责运动损伤康复,在做好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事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辖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日前,记者走进区医院康复科,看到张世虎正在和康复患者耐心交流,为其细心检查。记者注意到,张世虎平均为每名患者检查、诊断、讲解时间达15分钟以上。专家门诊坐诊、查房、会诊指导……张世虎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采访中,多名患者均表示,张医生对待患者十分耐心,不厌其烦地为患者解释病因、叮嘱治疗要点,是个不折不扣的“暖医”。
时间回溯到2019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建成。为筹备高山滑雪男子世界杯赛事,冬奥组委要求选派一名高级职称、外科专业、英语流利且擅长滑雪的医生。多项要求之下,张世虎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张世虎作为高山滑雪医疗保障主管,与各领域通力协作,圆满完成了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张世虎在坚守康复科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奋战在服务保障赛后各项冰雪赛事中。钢架雪车世界杯、钢架雪车亚洲杯、高山滑雪单板平行大回转世界杯……多项国际国内冰雪赛事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成功举办。张世虎作为官方任命负责整个赛事医疗保障的医疗官,全程参与,即便赶上了大风、低温、阴天等恶劣天气,依然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
“冰雪赛事的医疗保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需要医生具备更加专业的服务水平,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对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16个弯,每个弯道的入弯、弯中、出弯我们都熟记于心,对每个弯道的特点了如指掌,才能够确保在发生事故第一时间精准到位,确保每一位受伤运动员得到快速处理。”张世虎介绍说。
谈及医疗保障的难忘之处,张世虎感慨颇多。每每想到2024年钢架雪车世界杯中国延庆站赛场,中国运动员赵丹在“家门口”的赛场上夺得金牌,国歌在延庆赛场上奏响,张世虎都会感到万分激动。“在保障过程中,中国运动员的辛苦付出,以及每次训练遍体鳞伤的场景我都历历在目。从2018年场馆开始建设,到场馆的认证,到奥运赛前的世界杯,奥运正赛的整个过程,我觉得这次冠军是所有场馆的建设者,所有场馆的保障人员,每个付出的人都为之骄傲的。”张世虎说。
2025年雪橇世界杯将于2月中旬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举办,预计参赛人数将达到205人,张世虎也整装待发,从康复科的岗位上再次奔赴熟悉的“战场”,接续他的后冬奥赛事医疗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