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离不开马斯克和特斯拉这条鲶鱼。
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在掀起新一轮降价潮之后,又悄悄干了一件大事,让同行车企都倍感压力,特别是头部车企比亚迪。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称:“特斯拉上海工厂对供应链公司的付款周期较去年进一步缩短,现在只需要90天”。
同时陶琳还透露特斯拉落地上海之后,上海超级工厂95%的汽车零部件都来自中国供应商。
付款周期缩短至90天,对供应商意味着什么?
外行人士会觉得90天付款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汽车行业的供应商来说却是喜闻乐见的大事。
因为给供应商打款时间长短这个事情,可大可小,往小的来说关乎公司能否按时发工资。
往大的说足以决定一家公司的命运,决定公司是否还能经营下去。
90天的付款周期,放到当下的市场环境,其实是很稀缺的存在了。
但若是放在在17年前,即2007年的时候,那就是属于不守规矩了。
因为那个时候,电子产品零部件普遍规账期其实是60天。
富士康出现,改变了这一规矩,跟富士康做生意的供应商,在确认产品无误之后,需要90天才会给供应商付款。
富士康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当时的行业惯例,之后其他的代工厂企业也有样学样了,也跟着延长供应商账单周期。
既然富士康可以延长到90天,那其他代工企业延长到120天或者180天也变得合情合理了。
只是苦了幕后的供应商们,回款周期太长了。
一开始供应商们是抵制这种事情的,但架不住车企订单大。
一部分供应商很快就顶不住,先妥协了,最后就又成了新的行业惯例。
当供应商们以为90天以上账期就是极致的时候,车企又出来新招。
2010年,汽车市场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做“承兑汇票”的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90天到期要付款了,车企不直接给现金,而是给一张银行的承兑汇票。
承兑汇票的担保方是大家都信任的银行,有了这张汇票就一定能收到钱。
但是汇票的承兑日期往往会在XX个月后,一般是三到六个月。
供应商不用担心车企不给钱了,没有了兑付风险,只是付款周期又往后拖延了一段时间。
车企这么一个操作,就等于把本该给供应商的钱,又留在自己手中周转。
供应商却苦不堪言,需要更多的现金流消耗,来维持公司运作了。
供应商很长时间收不到车企的货款,又需要用钱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只能拿着承兑汇票去银行抵押,申请一笔额外的融资贷款。
这就等于跟银行借钱维持企业经营,自己再多支付一笔利息。
于是,这种固定账期+承兑汇票的行业规矩,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一些弱势的供应商面对富士康、比亚迪、吉利这样的大型集团。
有时候要接受180天+6个月承兑汇票的付款周期,即一年以后才能收到货款了。
而其他车企虽然可以做到60天或者90天付款,但大多数都是半现金半承兑汇票的方式。
少数车企比如小米汽车账期是60天,上汽集团15号之前货物订单次月付款,15号之后的货物订单隔月付款。
特斯拉把账期缩短到90天,无疑是釜底抽薪,让许多想要一直延期付款的中国车企,感到了压力。
而供应商却是乐开怀的,特斯拉的90天付款的行为是一个正常车企的信誉保证了,可以更早收到货款,缓解资金压力和公司经营压力。
比亚迪的迪链是怎么回事?
比亚迪还做了创新,把供应链金融化做到了极致,创造了自己的迪链。
比亚迪的迪链,类似于银行的商业承兑,只不过这个担保方是比亚迪自己。
比亚迪以头部车企的信誉,创造了汽车供应商内部运作的“商业汇票”。
举个例子原来确认订单货物之后,需要支付供应商100万,于是给供应商开了一个迪链凭证,到期后可以从迪链平台收到钱款。
如果在到期之前,需要资金应急和周转,可以凭借迪链凭证,在比亚迪自己的信用平台上,申请一笔融资贷款。
这种迪链的玩法,也是有风险的,毕竟不是银行认可的真正汇票。
而是比亚迪公司的内部流转的,公司暴雷或者经营不善,供应商就没钱收了。
比亚迪作为头部车企,现金流是不缺的,不是不能直接给现金,而是想要通过迪链,再次延迟货款支付的时间。
迪链规模已突破4000亿,迪链就是比亚迪延期付款的新工具。
既截留了更多供应商的现金流,又能用供应商的钱再生钱,只是又苦了供应商了。
马斯克将改变汽车供应链金融的行业生态
特斯拉被引入中国市场的初衷是带动不思进取的国产新能源车企。
开展良性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
后来马斯克又发起了价格战,主动从高端小众汽车市场,进入大众乘用车市场。
从而推动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产能整合,淘汰了一部分落后造车势力。
现在马斯克又打破汽车供应链领域的行业规矩,不断缩短给供应商的付款账期。
让车企和供应商保持一个相对平等和良性的合作关系,值得提倡。
结语
在汽车产业链环节中,供应商更多是幕后的角色,而站在舞台中央,享受光环的是车企。
没有供应商来提供汽车零部件,车企根本无法完成整车制造和量产,车企的强势和供应商的弱势,是一种不对等的合作关系。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基本的商业信誉,车企需要给供应商更多的尊重,才能真正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利他方能利己,车企和供应商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