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即将退休了,难道说安稳、舒服的日子就来临了吗?

答案就三个字,很难说。

对于兜里有钱的老人来说,人过六十,即将退休了,那就停下来好好休息。要是身体不错,那就去环游大好河山。

而对于兜里没钱的老人来说,人过六十,哪怕已经退休,也没有资格停下来好好休息。手停口停,要是不去干活,哪有钱呢?

人与人之间的处境、差距,其实比人与哈士奇的处境、差距还要大。

都是人到晚年,可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不一样的。

人过六十,需要继续打工赚钱的,往往是这几类老人。



第一类:子女赚不到钱的老人。

无数老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养儿防老”。

父母辛辛苦苦养育子女长大,就是为了子女来养老。当然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要想做到“养儿防老”,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是子女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其次,是子女有一定的空闲时间;第三,是子女有一定的孝顺之心。

最基础的,其实是经济实力。子女空有孝心,而没有经济实力,那他们一样养不起父母。

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是赚不到钱的子女居多。无数年轻人大学毕业就失业,或者到了35岁,就被职场淘汰了。

依靠子女,貌似靠不住,所以无数老人哪怕退休了,也会继续干活赚钱。

不是他们想继续辛劳,而是子女不给力,现实比人强。没办法。



第二类:需要帮补家庭的老人。

子女需要买房结婚,而他们又没有经济实力,就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父母为了帮助子女,就会掏空自己的棺材本。棺材本被掏空了,后续的晚年生活,貌似就比较难过了。

于是乎,被掏空棺材本的父母们,就会选择继续干活,继续拼命,继续赚钱,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

哪怕子女顺利买房结婚,等生下孩子之后,要是他们养不起,依旧需要依靠老人。

这里谈到的依靠,不仅是带娃方面的苦力依靠,还是养娃方面的经济依靠。

对于一部分家庭而言,并不是年轻人挑起重担,而是父母一代人养活三代人。

钱不是大风吹来的,而是靠辛劳赚取的。这些老人不去打工,如何帮补家庭,如何帮补子女、孙子呢?

虽然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可子女、儿孙有困难,难道不去帮助吗?

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除了继续干活,别无选择。



第三类:退休工资一般的老人。

就现在的物价,普通老人依靠所谓的退休工资过日子,真的够用吗?

貌似不太够用。

对于普通人来说,单靠退休工资去过日子,显然是不现实的。生活的花费,不仅是衣食住行,还有医疗保健等等。

一个老人,如果很不幸,生了一场大病,就有可能让家庭“一夜返贫”。

正如网络上的一个金句:“贫穷和安稳之间,只隔着一张病床的距离。”

谁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无数老人都会趁着身体健康,去拼命赚钱。至少,要给自己赚够治病的钱。

谈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小区里边某某职工,退休工资多高啊......

只能说,职工是职工,其他人是其他人,这是两码事,并不能混为一谈。

还是那句话,兜里有钱好养老。唯有兜里边的存款,是真正靠得住的。其他的,貌似都有点虚。



第四类:闲不住,非要折腾的老人。

除了没钱的老人,需要继续打工赚钱,难道说有钱的老人,就能闲下来吗?

这一代的老人,比如说50后和60后,他们都是“劳动至上”观念的推崇者,忙活了一辈子,哪怕他们有资格闲下来,也闲不下来。

你会发现,某些家里有钱有势的老人,看到有空瓶子,照样会捡空瓶子去卖钱。

这就是一种思维的惯性。年轻的时候干活多了,不太喜欢休闲的生活,那他们闲不住,想要找点事做,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了,这一类老人,跟上文谈到的那些老人,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上文谈到的那些老人,是迫于生活的无奈。而这里谈到的这些老人,是迫于生活的无聊。

前者是无奈,后者是无聊,别看只差了一个字,这里边的差距,可是十万八千里。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