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钱亚光

设计/ 琚 佳

来源/ www.nikkei.co.jp, www.asahi.com,www.ft.com

据《日经社》报道,日产汽车将暂停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谈判,因为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未能就整合率等关键规定达成一致。



日产将撤回12月签署的关于业务整合谈判的谅解备忘录。本田曾提议将日产作为其子公司,这与他们最初合并控股公司的计划有重大变化,但由于日产内部强烈反对,这提议被拒绝了。据日经社称,双方将考虑未来是恢复合并讨论还是继续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项目上进行合作。

日产表示,双方仍有望在2月中旬之前提供有关谈判的最新情况。“这篇文章不是基于日产公布的信息。我们的目标是在2月中旬之前敲定我们的方向,并将在那时宣布。”一位女发言人说。

据日本《朝日新闻》早些时候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由于双方董事会会议进展缓慢,这两家公司可能会终止谈判。

去年 12 月,这两家汽车制造商曾表示,计划在 2026 年 8 月前成立一家合资控股公司,届时双方的股票都将退市。

之后,双方就合并事宜展开讨论,但仅仅 40 多天后,谈判就已恶化。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谈判初期,双方就股权比例和资产估值问题发生争执,紧张局势随之出现。

本田面临着来自股东和内部的压力,要求其全面掌控日产,以扭转这家陷入困境的汽车制造商的局面。本田最新的提议,偏离了最初将两家公司置于一家共同拥有的控股公司之下的计划,而这种结构本可以为保留日产的品牌和决策权提供空间。

日产汽车财务表现不佳,导致其市值缩水至本田的五分之一,这使得双方在谈判中的力量对比失衡。本田 7.3 万亿日元(约合 470 亿美元)的市值几乎是日产的五倍,致使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合并,实际上将导致本田收购日产。

日产最初将这笔交易描述为“平等合并”,以说服集团内部各派系与本田整合,但接近雷诺的人士表示,实际上本田是在掌控其日本合作伙伴。



合并意义为何

2024 年,本田生产了 3733602 辆汽车(同比下降 11.9%),而日产的生产线则下线了 3144470 辆汽车(同比下降 8.7%),三菱汽车产量为 944708 辆,比上一年减少了 7.7%。本田与日产合并将使新的日本车企联盟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以 2024 年的产量计算,仅次于市场领导者丰田(包括雷克萨斯、大发和日野)和大众集团。

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和他的日产同行内田诚(Makoto Uchida)12月23日宣布合并时表示,目标是成为一家“世界级的移动公司”,收入超过30万亿日元(1905.1亿美元),营业利润超过3万亿日元(190.5亿美元)。



全球汽车行业正因电动汽车制造商引发的百年一遇的变革而受到冲击,而日产受到的冲击比其他一些公司更为严重,自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被捕并被解职引发多年危机以来,该公司一直未能完全恢复元气。过去十年间,该品牌一直受困于盈利未达预期和销量下滑,这引发了对其未来生存能力的种种猜测。

就在一个月前,日产汽车的高管在接受《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采访时称,这家曾经辉煌的汽车制造商已时日无多,指出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它“只有 12 到 14 个月”的生存时间。

大约在同一时间,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对公司的处境敲响了警钟,并指出公司需要大胆重组以摆脱“极其艰难的局面”。内田说:“问题在于如何快速行动并适应现实。”

此次合并对于日产而言,意味着一条潜在的救命稻草。本田也将从中获益匪浅。

日产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专长能够加快本田向电动化的转型,所提供的知识产权和制造能力可能比 540 亿美元的合并价格所显示的价值更高。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协同效应可能使本田在电动汽车竞赛中超越竞争对手。

鉴于日产在与本田宣布合并前的危急状况,人们可能会认为本田是在帮助一家日本同行汽车制造商。

但三部敏宏强调,此次合并并非为了“拯救”日产,而是为了适应“急剧变化的商业环境”并指出日产必须自行扭亏为盈,合并事宜才能达成。

这一表态表明,本田将此次合并视为一项战略举措,旨在应对诸如电动化等挑战,而本田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一直较为迟缓。



谈判阻力在哪

尽管这两家汽车制造商都曾设想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通过共同开发新车型和车辆软件来节省资金,且地位平等。



在宣布早期合并谈判协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表示,尽管本田初期将处于主导地位,但控股公司结构对于保护两个品牌是必要的。

据共同社消息人士透露,本田的最新举动表明,它觉得自己在为日产分担部分压力,因为对日产扭转业务的努力,本田有些不满并要求进行更彻底的变革。

据本田方面的要求,日产需在 2026 财年实现约 26 亿美元的收益,合作才能达成。此外,据报道,本田还要求日产收购雷诺在该品牌的股份,以抵御外部影响。

尽管日产已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以改善自身状况,但其财务稳定的前提条件仍笼罩着日产与本田合并之路。

除了对销售和运营前景做出调整外,日产宣布将竭尽所能节省 30 亿美元。日产在去年11月确实宣布,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并将全球产能削减20%。此外,日产还计划向联盟伙伴出售其所持三菱汽车股份,上限设为10%。



但据报道,本田对日产的上述进展不满意,并呼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以确保成功扭转局面。与此同时,日产(和雷诺)的联盟伙伴三菱(Mitsubishi)也曾就加入合并进行谈判,但目前并不热衷于这样做,因为三菱的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影响联合控股公司的管理决策。

在 2026 年 8 月预定的合并“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日产要解决的财务问题可谓艰巨。

日产2024财年上半年财报(4-9月)显示,日产全球销量同比下跌1.6%至159.6万辆,实现净营收5.98万亿日元,同比微降1.3%;其营业利润则大幅下滑90.2%,仅329.08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也随之从去年同期的5.6%缩减至0.5%。净利润方面,日产汽车更是同比骤降93.5%,至192.23亿日元。

日产面临的另一个可能影响其独立生存能力的不利因素是:特朗普总统与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关税问题的反复无常。据分析人士称,如果美国对墨西哥征收关税,日产受到的冲击将比本田或丰田更为严重。

尽管这两个邻国的领导人已与总统合作,以推迟此类关税并在 30 天内进行谈判,但关税的实施仍可能影响到许多美国买家青睐的热门商品的价格标签,其中包括日产的一些经济型小车。

这种情况下,日产依然希望以平等的条件进行整合,因此拒绝了本田提出的收购日产股份并将其变为子公司的提议,导致双方的谈判被搁置了起来。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发布报告后暂停交易之前,日产股价下跌了4%以上。继续交易的本田股价上涨了8%以上,这表明投资者对这笔交易被取消显然松了一口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