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发布暨研讨会召开。杨浦区江浦路街道申报的案例《“一脉三园”——人人参与的高质量社区治理共同体》荣获第七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提名案例”!
江浦路街道五环居民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式公房居民区,其中原辽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铁路公房三个小区虽然地理位置相邻,但因围墙分隔而各自为政,公共配套不足、管理资源匮乏、硬件设施老化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五环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响应居民对提升小区品质、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脉三园”工程构想,通过打破围墙分割,实现三个小区的资源整合和共享,进而提升小区的整体环境和治理水平。
拆围墙与破“心墙”相统一
为了优化争议场所功能定位,五环居民区党总支充分挖掘场地资源,将辽源西路190弄6号这处居民集中投诉的钢材加工点改建为辽源西路睦邻中心,通过引入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微治理”,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社会治理新平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此外,街道通过搭建展示成果、分享经验、互动沟通的平台,不断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邀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的社区规划师,结合三个小区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同时,通过“同心缘”党群议事会等平台,组织居民就合并小区后的各项事宜进行广泛讨论和协商,引导各方达成共识。
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居民对适老性改造的需求,五环居民区党总支在“一脉三园”工程中积极推动居民环境治理更新,探索适老性改造的服务新模式。通过增加停车位、更新房屋外立面、增设无障碍设施等措施,改善小区的环境面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党建引领与社区自治相融合
五环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同频共振。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合力推进工程的实施。同时,党总支还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在工程中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
为进一步深化党建联建工作机制,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与新承接服务的物业公司党组织深入开展党建联建,通过搭建议事平台、培育志愿队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密切居民群众与物业公司的联系。同时,党总支还注重发挥红色物业的作用,引导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小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居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五环居民区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的社区治理模式,通过党组织引导和整合社区资源,积极培育街区治理共同体,动员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浓厚社区治理氛围。
空间改造与治理创新相协同
以观念更新为导向,五环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推动居民思想转变。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居民参观学习、开展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居民逐渐认识到合并小区、打破围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党总支还注重发挥党员骨干的带头作用,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带动更多居民支持和参与工程实施。
同时,通过建立“软”与“硬”件上的良性循环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软”件方面,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居民自治组织等方式,提升居民的自治效能;在“硬”件方面,通过优化小区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物业服务等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目前,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以“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长效治理、睦邻治理”为核心,将改造“前期”“中期”“后期”相结合,建立了“五位一体”的治理体系。通过这一治理体系,成功实现了破旧杂乱的“管理洼地”向居民交口称赞的“民心家园”的转变,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样本。
辽源花苑“一脉三园”建设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江浦路街道从“一脉三园”起步,通过近七年时间的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了“从共商起步,从共建开始,以法治为依托,以共管为长效,以共享为目的”的江浦模式。在未来的工作中,江浦路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系统协同为抓手的推进机制和以创新治理为目标的工作理念,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文字/图片:江综
编辑: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